简而言之,赵高是被秦王子婴派宦官韩谈在秦王宫室里刺杀而死。
仔细分析起来,刺杀的背后却大有文章:赵高,这个阴谋诡计耍了一辈子的聪明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到最后被他看不起的秦王子婴给算计了。
仔细分析起来,刺杀的背后却大有文章:赵高,这个阴谋诡计耍了一辈子的聪明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到最后被他看不起的秦王子婴给算计了。
赵高从来都看不起秦王子婴,在他眼里,子婴只是一个任由他掌控的玩偶罢了,但是赵高却疏忽了两件事:
1、赵高在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嬴胡亥之后,他的计划发生了变动,被动的和群臣选择了子婴为秦王(因当时六国均已复国,秦王朝领域被打回原形,不堪称帝)。
为什么说赵高是被动拥立子婴呢?
因为赵高原本想自立为帝的,但他登上大殿时突然地动山摇(可能当时附近某地地震),他深感天意不可为,而且群臣恐怕也不会支持他当皇帝。
于是,赵高打算退一步,干脆把秦国给拆解了,他派人联络刚刚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想和关东各诸侯一起瓜分秦国,赵高割据一块地域也当诸侯王,但此时的秦国完全没有谈判的资本,刘邦果断拒绝。
不得已,赵高和群臣在秦王室中选择了子婴当秦王,而子婴此时已经34岁了!
这不得不说是赵高一处败笔,如果他想当权臣架空皇帝权力,那他肯定要选择年纪越小的越好,可惜嬴胡亥已经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儿子了(第十八个儿子),而嬴胡亥在位时又听从赵高之言,把自己哥哥姐姐几乎都杀干净了。
据史料,子婴极有可能是秦始皇嬴政的侄子,成蟜的儿子。但子婴能够逃过嬴胡亥的毒手,必然不是嬴胡亥的亲兄。
赵高之所以拥立子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以时间换空间,先立一个傀儡,再慢慢图谋与关东诸侯达成协议,将来裂土为王。
既然是被动拥立,那就会面对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实际上,赵高也察觉到了危机,他已经安排人手,准备在子婴来祖庙斋戒的时候痛下杀手。可惜,赵高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2、赵高严重低估了子婴这个人。
经过沙丘之变,指鹿为马,杀死功勋李斯,灭掉扶苏和蒙毅蒙恬一族,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赵高的头脑。
赵高本来不应该如此低估子婴的,实际上,子婴这个人,水平很高,只是运气太差。
当嬴胡亥滥杀皇亲和大臣的时候,子婴站了出来,力劝嬴胡亥不要这样做,而且深刻犀利的指出这样做会产生何等严重的政治后果,然而当时已经完全被赵高洗脑控制了的嬴胡亥并未听从。
从这次劝谏可以看出,子婴不但有精准的政治眼光,还有无畏的勇气。
另一件事,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嬴胡亥准备杀死李斯,又是子婴出面,力劝嬴胡亥不可,“不可。夫变俗而易法令,诛群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使以法纵其欲,而行不义於天下臣,臣恐其有后咎。大臣外谋而百姓内怨。今将军章邯兵居外,卒士劳苦,委输不给,外毋敌而内有争臣之志,故曰危。”
话说的很明白,嬴胡亥你这样做,就是把大臣们推到反秦阵营中去啊,民心,兵心,臣心全失,这可是国家危亡之兆啊。
然而嬴胡亥又没听从。
以当时赵高对嬴胡亥的控制力度而言,子婴这些话肯定都进了赵高的耳朵,可是赵高仍没把子婴放在眼里,他太自信,以为掌控住嬴胡亥,就能万无一失,到最后掌控不了嬴胡亥了,那就干脆杀掉,赵高真是为了眼前利益,毫不顾虑长远后果的无耻政客。
如果赵高能够意识到子婴这人非常厉害,断然不会拥立子婴,给自己自找麻烦,只能说赵高得意忘形。
总而言之,当子婴上台后,赵高的末路就注定了。赵高察觉到了危机,但低估了子婴的应对手段,赵高以祭祀祖庙为名,要求子婴到祖庙去,可子婴坚决不去,并且子婴还算准了赵高会亲自来“请”他去,而这个时机千载难逢,正好可以除掉赵高!
果不其然,赵高先后多次派人要求子婴离开宫殿,赶赴祖庙,可子婴说自己病重,无法动身,情急之下的赵高,赶到了秦王宫,他压根想不到自己会一去无回。
见到子婴后,赵高还装模作样准备发挥自己的口才,威逼利诱子婴顺从他,可是子婴根本不给他滔滔不绝的机会,身旁的宦官韩谈直接出手,刺杀了赵高,然后夷灭赵高三族,尸体放到咸阳街头示众。
杀死赵高,难吗?难!蒙恬,扶苏,李斯,嬴胡亥都没做到。
杀死赵高,难吗?也不难,比他更狠,更狡猾就可以了。子婴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他不但精准判断出赵高的用心,还将计就计反杀了赵高,可惜这样的人才,登错了舞台,四十一天后,子婴把全家老小自缚,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
又过了一个多月,项羽军队进入咸阳,子婴和妻儿老小全部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