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难“说”,他太复杂了。他的复杂远非戏曲舞台上刻画的那样单一:阴险、狠毒、狡诈、猥琐。作为“尊汉抑曹”的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倒有几分客观的描写,他写曹操的心胸褊窄:多疑猜忌,杀吕伯奢,杀杨修;他写曹操的专横残暴:在军阀混战中,洗城一空、杀人如麻;他写曹操的老奸巨滑: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驾驭臣下……但他也写了曹操的指挥若定、横槊赋诗、招贤纳谏、礼贤下士……
罗贯中的笔触尽管有几分客观,但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无非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奸臣”形象,或者说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罗贯中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曹操的灵魂,虽不能说是歪曲,但艺术的夸张仍影响着而后的今人说曹操的公允。其实在明以前,对曹操的贬低早就大有人在,就以南宋爱国诗人王十朋为例吧,他就公开撰文宣称:“我虽有酒,不祀曹魏。”你看,鄙视曹操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其实,看不起曹操的又何止王十朋一人呢?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艺术的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的曹操的确就像苏东坡评价的那样:“固一世之雄也”。就拿他执行“压抑豪强政策”来说吧,足见曹操“一代枭雄”的魄力。早在他任洛阳北部尉时,就曾经用五色棒打死触犯禁令的宠臣蹇硕的叔父;任济南相时,一举奏免了八个包庇豪强、残害百姓的县令……这些强硬的措施,对于恢复和发展北方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更是有勇有谋。他胸怀丰富的实战经验,《三国志·武帝纪》评其“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如官渡之战、柳城之战、当阳之战、渭南之战,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同时,对于军事理论他也有很深的研究。整理注释过《孙子兵法》十三篇,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被后人结集为《魏武兵略》(?)。综观曹操的一生,大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以法治军,率先垂范,“马踏青苗,割发代首”的故事,至今成为人们的羡谈。
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这样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其中的“遗篇”说的就是曹操的名诗《观沧海》。戎马一生的曹操,也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著名的文学家蔡文姬,曾被匈奴掳去,曹操派人用金币把她赎回……正是他如此的惜才爱才,在他的周围才聚集了许多文人,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俊才云蒸”的建安文学时期。
然而,揭开“英雄”的面纱,我们也会看到,曹操也是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就说对待女人吧,他无疑是个“色徒”。《三国志·张绣传》有这样一段叙述:“太祖纳济妻,绣恨之……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从文字上看,曹操娶了张济的妻,似乎正常,张绣为什么恨曹操呢?原来曹操是奸污了张济的妻子,作为张济的侄子,张绣当然怀恨在心了;结果反叛的张绣把曹操打的大败,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安民也丢了命。
此仗就是著名的宛城战役,在这一仗中,曹操因为乱搞女人吃了大亏。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他的长子曹昂的死,使昂的继母丁氏夫人痛不欲生。因为丁氏无子,待曹昂为己出,感情甚深。她整天痛哭,曹操一气之下把她赶回了娘家。时隔不久他萦思不已,于是来到丁家,意欲亲迎丁氏回府,对丁氏说:“愿意和我一同乘车回去吗?”可丁氏不买他的帐,不吭一声。曹操无耐,只好哀叹一声:“真的永诀了啊!”独自黯然归去。
就这样,丁氏一直住在娘家,终老未嫁。在她死后不久,曹操也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喟然感叹道:“我思前想后,觉得没有对不起丁夫人的,但如果死后有知,子修(曹昂)问我他的母亲在哪里,我,我能够用什么言语来搪塞呢?”你看,从曹操和丁夫人的感情里,他又表现出了普通人的人性和良知。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这个评论没错,但,在英雄的光环下,曹操不也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吗?真是复杂的曹操、难说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