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论《品三国》

常言道:“少不读《西厢》,老不读《三国》。”那么反之,少年则应该读《三国》。既然该读,咱们就不要泛泛地去读,不妨试着精读,也就是研究。我就是一名喜欢研究三国的人。研究需要讨论,需要借鉴,当然也需要看看高人的评价。我最喜欢的书就是易中天教授著的《品三国》。

这本《品三国》之所以让我如此喜爱,是因为它有众多超出其他书刊的优势,足以让我对其刮目相看:

首先是语言通俗,令读者舒服。有好多学者也许是知识太丰富了,爱讲一些特别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高深的话,但是这样并不好。因为这样书中就会有很多语句需要研究,但很多人又并没有那么多工夫去研究或者根本就看不懂。这样,他的观点就无法让较多的读者了解,也就无法产生共鸣了。而本书则是用通俗易懂而又精炼的语言,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极为清楚。语言极有亲合力,让读者觉得是在与故友“煮酒侃三国”。还有作者的思路清晰,使我们不用费太多的脑子就可以随着易教授思想,将缠绕在心中的疑云化解。

其次是作者观点中肯,不带成见。身为史学者的易中天教授,就该没有成见,不然就不会被大多数的读者欢迎。我是关羽的铁杆粉丝,以前我读过一本品三国的书,里面把关羽批判的一塌糊涂,而且越往后越变本加厉,这不是令人不舒服的个人成见么?从古至今的人谁没有缺点?对于古人的一些缺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去看待,而不应该带着自己的成见去刻意玷污古人形象!而易中天教授把“没有成见”这一史学家的准则做得非常好,因此这也是在我读过的众多研究三国的文学作品中,尤为钟爱《品三国》的一大理由。

第三是本书有独特思想。思想,是一个作品的精髓所在。读书,无非是在领悟书中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想罢了。书的思想好了,大概可以说明一本书的好与坏。本书的开场白就教我们: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没有前因,就不会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这就是本书作者要传授给我们的好思想。

四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本书正是把正说历史、趣说历史、妙说历史等讲史方法结合穿插着讲,各种方法结合得非常自然,使人不觉得乱,不觉得乏味,更不会觉得油腔滑调不严谨。

读这本优秀的书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带给与我们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读了此书,我们不但能将心中的疑问和错误的观点化解掉,还可以学习对待历史和讲史的正确态度:对待历史,决不能“物随心动”,得“心随物动”不能随心所欲去篡改历史;还有做史学文章的引用部份不能仅是古人的,也不能光是现代人的,而是要通过现代人的视角,综合从古至今各代人的看法来评论。

另外易教授在录制《百家讲坛》电视节目时,因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将一些内容删去。而本书出自于节目之后,将电视节目中没有讲述清楚的情节作了详尽讲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去体会易教授的观点。

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易中天教授著的《品三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