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就是这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害了阿斗啊!
你想啊,刘备刚死的时候,刘禅才17岁,可培养的潜力可谓无穷啊!
而且诸葛亮也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即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当时刘备闻讯,宽心地表示“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既然刘禅在诸葛眼中并非废柴,那为何,刘备病逝后,诸葛立即独掌大权,几乎架空了刘禅并贬斥了另一位托孤大臣,使得刘禅也不禁感叹,“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见刘禅的无奈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所以诸葛才大权独揽,可刘禅难道真的扶不起的阿斗吗,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刘禅也并非如演义上的混用无比,从对待夏侯霸来降,和将相权一分为二,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来看,刘禅在政治上还是很有头脑的
可既然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但“政事无巨细却咸决于亮”, 这样就十分矛盾了,刘禅未成年的时候,这些还勉强说的过去,可随着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朝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但是,我们看到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如果说他是怕刘禅做不好,难道他自认为会比刘禅长寿?可以替他掌一辈子的朝政?
这个时候我们把刘备的托孤临言再拿过来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样就很明显了,诸葛这是在故意打造一个昏君,打造一个不可辅的阿斗,自己大权独揽,让刘禅无事可做,最终导致其一事无成,甚至刻意限制刘禅在朝廷的影响力,也就怪不得后期刘禅重新宦官,因为在他即位的前期,丞相根本就不让他处理朝政,甚少与大臣交流,眼睁睁的看到大臣们事无巨细,都往来于丞相府,而自己这个皇帝,不过是庙堂上的一个摆设,这个时候也只有宫内宦官完全受自己的命令,自然后期在感情上会偏重于宦官。
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诸葛却迟迟没用行动,也许后期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后,心境发生了变化又真的想去辅助阿斗,可惜,五丈原归天,也就引来了我这个小人在此度诸葛君子之腹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