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兖州被曹操击败之后,南下投奔徐州的刘备。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不仅仅让其驻军小沛,甚至于一度要把徐州拱手相让。如果不是关、张二人在背后吹胡子瞪眼,吕布差点儿就把徐州的大印给拿下。
刘备的仁德在《三国演义》中被烘托得无以复加。刘备之所以要把徐州相让,一来是认为吕布在曹操进攻徐州陶谦的时候在腹背占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曹操才不得不撤退回救兖州,此是吕布对徐州先有大功;其二是看重吕布英雄了得,不忍看其流落漂泊;其三,敬重吕布的威名,认为其才可堪当此大任。 可惜,不想在刘备北下对抗袁术之时,吕布利用张飞和曹豹的矛盾,出兵占领徐州,反客为主。刘备丢了徐州,兵将溃散,只好投降吕布,屈身到小沛屯军,替吕布看守北大门。
读到此处,不禁生疑。刘备明知道吕布武功了得,且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加上早有反复无常的劣迹,当初为何要收留呢?仅凭刘备的“仁”恐怕不足以解释其对待吕布的宽纵与疏忽? 吕布入主徐州之后,不仅继续让刘备回军小沛,还在袁术讨伐刘备的时候,出兵相救,上演了一出“营门射戟”的大戏。那么,当初在刘备对抗袁术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带上吕布一起北下抗袁,反而将这个重要的援军留在后方呢?难道凭借刘备的恩德,吕布会拒绝提供帮助吗?
《三国演义》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巧妙得结合,大致上可以说其中七分是符合历史,仅有的三分是运用了文学创作的手法进行了想象和加工。 正史对上述情节的记载是,刘备得徐州之后,吕布在被曹操击败不得不退出定陶,向东投徐州而来,驻扎在下邳城外。刘吕在吕布的大营里进行了一次面谈,但对于刘备而言,这次会谈的心情却并不愉快。
吕布虽然新败投刘,对其当然甚是尊敬,还和他攀亲近,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意思是,咱们都是在边疆出身的人。吕布是五原郡人氏,相当于今天内蒙包头,而刘备来自河北涿郡,在那是都属于中原之外的边地。吕布感慨道,自己诛杀董卓,为国除害,居然到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关东的将领无人收留,反而要加以杀害。言下之意,可以听出他对于刘备的期望。吕布为了套近乎,把刘备请到自己的后帐,让他坐到妻子的床上,让自己妻子向刘备行礼。后又设酒宴款待刘备。这些可以看到吕布对待刘备甚为殷勤,自然是希望刘备可以容得下自己的人马在徐州栖身。
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吕布称呼刘备为“弟”,饮宴之间一句句“老弟”的叫,其实已经得罪了刘备。作为当时的徐州主人,刘备心里非常不快,凭什么你吕布如同丧家之犬投奔我徐州,居然敢称我为“弟”,难道你不知道我刘皇叔的尊贵么?就凭你吕布的出身,哪里配得上跟我称兄道弟的?所以史书上说,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悦。刘备只得勉强应酬,却是一肚子不痛快。 刘备为什么当时没有发作呢?刘备到底有没有把小沛让给吕布驻扎?
虽然史书没有明说,但留下很多线索。第一,刘备没有跟吕布翻脸的原因之一,就是忌惮吕布的实力。吕布投奔之前确实被曹操打败,可是那场战斗并没有彻底把他的家底打光。吕布集合一万人的队伍,被曹操千人的小部队出其不意给击退,可并未伤元气。吕布当时一定来着不少的人马奔着徐州而来。以吕布之勇,加上一定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刘备确实不敢轻易得罪。第二,刘备的徐州还没有坐稳,虽然号称徐州有十万兵,可是这些部队都是当时陶谦留下的人马,刘备能否驾驭还没有把握,加上手下可以办事的大将,文武不过寥寥数人,刘备还是需要吕布这样一支外援力量的。
刘备是否主动向吕布让出小沛,史书没有交待。可是,吕布的军队在徐州境内驻扎,也肯定得到刘备的默许。依着吕布敢于把刘备称为老弟的派头,可以看出来,刘备也仅只能勉强让吕布找块地方落脚,还不敢把任何一座城池的统治权交给吕布。同样的,吕布也不必听从刘备的号令,可以自行其是。
所以,等到刘备面临来自南部袁术的进攻,刘备即使想过要请吕布出兵,恐怕也很难调得动吕布的尊驾。另外,刘备不是没有对吕布进行防备,毕竟留下了张飞守卫下邳,自己率军到盱眙、淮阴一带抵抗袁术。只不过,刘备并没有真正掌握住徐州陶谦旧部的忠诚。不久张飞杀下邳国相曹豹,而刘备部下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开城迎吕布,立刻丢了徐州。丹阳军团实际上是陶谦的旧部,因为陶谦本人就是丹阳人氏,其任命的几任下邳相国也多是丹阳人。这位开城门的丹阳人许耽,不难想也是新近归附刘备的丹阳兵将领。当看到张飞杀戮曹豹,丹阳人当然非常恐慌。
曹豹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已故徐州牧陶谦的旧部的主要将领之一,对于丹阳军团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曹豹之死顿时导致丹阳军团和刘备人马的冲突激化。偏偏吕布就驻扎在距离下邳不远的西部地区,又受袁术挑唆并许以军粮供应,也就趁着下邳大乱出兵夺取下邳。 袁术怎么知道吕布缺粮呢?由此可以看出,刘备虽然接受吕布的投靠,可并没有对其进行积极的支援,也不过就是管留不管养。
显而易见,刘备不仅仅对吕布谈不到“恩德”,而且是在战略上冒了极大的风险。刘备不能用吕布,反而疏忽大意到将其留在自己心腹之地,其错一。刘备既然收留吕布,却不能够安其心,其错二。如果在吕布投靠之初就把他派到盱眙或者淮阴,名义上划给吕布治理,实际上帮助他南据袁术,就像后来吕布为刘备安排的小沛一样,恐怕远比将其放任在下邳城外要高明得多。因为吕布和袁绍当时已经闹翻,吕布那时也更不可能和曹操共处,如果稍加利用,吕布未必会轻易地搭上袁术。
可见,刘备没有及时将吕布和袁术的矛盾挑出,反倒是自己冲在前头和袁术站做一处,缺乏谋略,其错三。 反观袁术,积极拉拢吕布不说,对于吕布的实力也是不敢小看。否则,在后来吕布调停袁术征刘之战的时候,岂能凭借吕布一招“营门射戟”就退兵言和。 可怜刘备,到此时也不过是人下一棋子而已。过了不久,好不容易在小沛纠合了一支颇具规模的万人部队,立刻被吕布察觉其野心。吕布很快就将刘备新创的队伍击败,赶出了小沛。刘备走投曹操,又被曹操利用,给了他一点军队、粮草,还是回到小沛一带,集合被击溃的残部,与吕布对抗。
相比之下,吕布在当时不仅仅具备高超的武艺,在指挥军队作战方面也是有目共睹的杰出将才。刘备在这两者均不能望其项背,自然在当时的徐州,乃至在诸侯中间的威望,也远不及吕布。吕布当初投奔刘备,与其说是投奔,不如说是间接向刘备施加压力。面对一支虎狼之师,刘备不仅仅没有任何胜算,要想把吕布请出徐州恐怕也办不到。 一旦吕布在徐州站住脚,凭着他的威望和能力,要想颠覆新入住徐州不久的刘备,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 刘备更加缺乏的是长远的战略头脑。
贪欲和野心的驱使之下,他总是有一副小人得志之后的猖狂;而在未能夺权之前,又善于伪装,树立其一幅“仁义”招牌和一套“皇室后裔”的虚名。 史书善用曲笔,说刘备对吕布称自己为弟不满,其实泄露了刘备在吕布投奔之后敷衍虚饰的态度,这才是最终招致吕布反叛的根源。 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刘备的心胸其实比曹操狭窄,甚至还不如吕布的战略视野开阔,这些才是刘备在那个激烈竞争的三国初期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也为刘备在鼎盛时期却不惜豪赌夷陵打败而归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