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一面拼死保卫徐州,一面却屡次三番地想把徐州让给刘备。直到临终,他还在对别驾糜竺唠叨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啊!"彼时刘备率领一支大约六七千人的队伍,以志愿军的身份驻扎在小沛。
陶谦既死,糜竺即率领同僚们前往小沛迎接刘备。经过糜竺、陈登和北海相孔融等人再三劝说,刘备"遂领徐州"。这就是《三国演义》中陶恭祖三让徐州的由来。有人就要问了:陶谦为什么不把徐州让给曹操、或者势力显赫的袁氏兄弟(袁绍、袁术)呢?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当年也曾经建议将徐州让给袁术。
陈登回答说,袁术其人,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行为放肆而不检点,非"治乱之主"也。而后,陈登派遣使者向袁绍进一步陈述说:"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义正词严地说明迎立刘备为宗主的理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所依归,并且警防奸雄曹操趁虚而入。袁绍只好回答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袁绍为什么称赞刘备"弘雅有信义"呢?袁绍与公孙瓒相争多时,而刘备原本是公孙瓒的旧部,对于刘备的履历自然有所侦知。刘备出身贫寒,先后做过安熹县尉、高唐县令、平原相之类的小官。当曹操第一次听到刘备的名字,很不以为然地问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哪?"袁术有一次写信给吕布说:"我有生以来,没听说过天下还有刘备这种角色。"以刘备这样卑微的身份,并不值得袁绍、袁术和曹操这样的名门贵族高看。袁绍之所以盛赞刘备,实在是另有缘故,那就是刘备的政绩。
刘备的政绩,不是他抢占了多少地盘,而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管理绩效。平原县一位名叫刘平的富豪,觉得刘备出身卑贱,不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派了刺客来谋害他。刺客暗中观察刘备,而后出语试探,为刘备的仁厚所折服,不忍心下手,就把刘平的阴谋告诉刘备,然后远走他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评价这件事用了六个字:"其得人心如此!"《魏书》则记载说:"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在那个弱肉强食、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年代,刘备的仁厚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倘若是太平世道,刘备也会和陶谦一样,把徐州经营得"百姓殷盛,谷米封赡"。但是,战争已经愈演愈烈,即使是被陶谦寄予厚望的刘备,也无力保境安民。汉献帝兴平二年夏天,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吕布逃往徐州投奔刘备。同年十月,曹操杀尽张邈三族。第二年,刘备在淮阴抗击袁术,吕布趁机夺取徐州。建安三年冬天,曹操水淹下邳城,在白门楼绞死吕布和陈宫,另以车胄为徐州刺史,把刘备带回了许昌。
那时候,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权势薰天,甚至连袁绍也不放在眼里。一年以后,刘备率领军队在下邳附近拦击袁术,趁机回到徐州,在全国树起第一面反抗曹操的大旗。曹操恼羞成怒,分兵五路,讨伐徐州。刘备单骑逃脱,往青州投奔袁绍去了。张飞杀开一条血路,往芒砀山落草去了。关羽在下邳附近一座土山上被曹操团团围困,沦为曹操的俘虏。
从初平四年到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总共度过了七年的战争岁月。他没能实现他对陶谦的承诺,反而失去了他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家眷,还有那么多和他相濡以沫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