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徐荣被孙坚击败两次据《后汉书》董 卓列 传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2。吕布再败于孙坚。“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由其是孙坚攻破洛阳赶走董卓的第二战中,孙坚匹马杀入洛阳宣阳城门,吕布前来阻击,孙坚挥刀直取吕布,吕布不敌孙坚拍赤兔马逃命去了.坚两败于徐荣是一个误区,是被史书记载之出入所引导。本来就来揭秘徐荣两败孙坚的历史误区。
一、吴志孙坚传之误
《三国志·孙坚传》注引英雄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
孙坚传的记叙顺序是,先至梁县阳人,败胡轸、吕布等,后移屯梁东。
“梁”即梁县。◎《郡国志》:司隶河南尹梁。◎《一统志》:梁县故城,今河南汝州西四十里。阳人,今汝州西八十五里。
阳人在梁县西北方,按照进军的深入程度而言应先过梁县方能至阳人。兼各史皆认为孙坚应先至梁(东)后至阳人,之后由阳人进至大谷。故吴志记载顺序有误,“坚移屯梁东”为徐荣所败应发生于阳人之战前。
二、“梁”与“梁东”的极其相似
关于孙坚于“梁”被徐荣击败的出处只有一处。
◎《后汉书·董卓传》: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一]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
诸书皆作“梁东”,通鉴同样取“梁东”之说。
◎《三国志·孙坚传》: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资治通鉴》:(191,二月)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袁宏《后汉纪》:卓以坚为破虏将军,冀其和弭〔一〕。坚讨卓逾壮,进屯阳人。
〔一〕三国志孙坚传言表坚行破虏将军者乃袁术也。卓至阳人一战败后,始遣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许表用之。与袁纪大异。】
◎《后汉纪校注》: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倕)
〔一〕、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
〔二〕。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复相合战於阳人,大破傕军
〔三〕。傕遂掠至陈留、颍川,荀彧乡人多被杀掠。
〔一〕据袁纪下文及三国志、范书改。
〔二〕范书董卓传作「击破河南尹朱隽於中牟」。
〔三〕按三国志及范书,坚屯梁东及合战阳人,均系初平二年事。袁纪上卷已述孙坚自阳人进据洛阳,此又重出,恐有误夺。且坚于梁东一役,乃败于徐荣之手;而胜於阳人,系破胡轸、吕布之师,袁纪误也。】
梁东,即梁城之东的郊外也。唯一作“梁”的董卓传里的叙述是“荣遇坚于梁”,即为遭遇战。故董卓传所载孙坚与徐荣之战不可能为攻城战,只能是孙坚与徐荣的野战。很容易想到,如果将地点说得精确一点,譬如指明在梁城的何方,与其余各书所云“梁东”非常契合。
三、所有记载孙坚败于徐荣的史书均只有一败
上述各书中所有与梁东之战有关的记载已经全部<;二>;中,没有任何史家(包括司马光)取信孙坚两败于徐荣之说。
四、从过程来看在梁东两败不可能
也有人说,孙坚先为徐荣所败,后为李郭、张济、贾诩所败,是为二败。但是孙坚在梁东之败为大败已成公论,《董卓传》言孙坚为徐荣所败,被生擒颍川太守李旻,《通鉴》言为徐荣所败后“收合散卒”,孙坚战徐荣后为溃败状态,还有多少兵马能“大为傕等所破”?还有一点很值得玩味,就是孙坚传里关于被谁击败说得非常模糊(卓军),所以结合上面来看,很可能是徐荣、李蒙得到孙坚军杀至梁县的消息之后牛辅立刻派人增援,然后在梁东展开野战,孙坚在徐荣、李蒙、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人的重兵围攻下溃败。
此外,后汉书的“李蒙”在历史上属于纯粹的酱油,根本未见于其他史料之中,有理由怀疑“蒙”应为“傕”,而且从《后汉纪校注》看,李傕在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组成的豪华阵容里为尊(称其为“傕等”),董卓传所载孙坚于梁遭遇徐荣、李蒙实为徐荣、李傕。还可以YY得更深一点,因为徐荣之前向董卓推荐过公孙度,徐荣很可能是直属于董卓的大将,而李傕、郭汜等四人的直接上司是牛辅,然后才是董卓。
综上,董卓以及女婿牛辅分别派出徐荣、李傕等于梁东大败孙坚,就是此事件的真相。
我见到徐荣两败孙坚的论调时非常惊诧,于是百度了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结果发现一条很销魂的“史料”:
“卓先遣将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孙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此“史料”的第一句出自董卓传,第二句我遍搜各书未曾发现出处,不过《通鉴》有类似记载。某些人别有用心地把《通鉴》史料与《后汉书·董卓传》进行剪辑,让人以为此记载出自统一史书,扰乱视听。同时这一剪辑版史料竟然以讹传讹,被广泛引用,让人无比蛋疼。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徐荣两败孙坚的历史误区,欢迎大家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