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敷皮潦草说三国——谁是最大的汉贼?

“敷皮潦草”者,是指本文的深度而言。本文没有深度的史料、深度的观察、深度的解读,要说浅薄也是可以的。似乎多此一问,《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写着周瑜的话:“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那么,周瑜的话可以当真么?周瑜对曹操的评判可以作为定谳么?当然不能!

因为周瑜乃是江南土著豪族。中国古史中从东汉末年的内乱到魏晋南北朝华夏文明被摧枯的那一段惨景历史,让人不忍卒读。这段惨痛历史的根本原因就是具有强大离心力,积极对抗中国统一的豪族在作祟!对抗统一,促使中国分裂的罪魁就是豪族!作为豪族中的一员,周瑜及其宗族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是应该被钉死在历史耻辱桩上的,它的屁话怎么可以当真?

那么,认真一下,曹操,这位周瑜口中的“汉贼”做了些什么样的恶行,使他背负了这么重的恶名?这个在《三国志》中似乎也有现成答案,《三国志·诸葛亮传》“挟天子而令诸侯。”那么,诸葛亮的这个话能当真么?当然不能!

从现在能找到的史书看,诸葛亮也是豪族——琅琊诸葛氏。似乎是因为曹操攻略山东,他家这一支才从山东迁徙到刘表治下。那么,这位诸葛先生对于曹操的仇视显然还要比周瑜还复杂些:毁家之仇;作为豪族对寒族起家的曹操的“阶级”上的敌视(此“阶级”乃是陈寅恪先生笔下之“阶级”,非是马列理论之“阶级”)。

无论是周瑜的诋毁,还是诸葛先生的偏执狭隘,都是不符合历史实相的,都是很可怀疑的,真正的三国“汉贼”另有其人,还非止一人,而且证据多多。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董卓)遂废帝(少帝)为弘农王。寻又杀(弘农)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

怎么样,这个董卓的恶行比曹操如何?曹操再胆大妄为,还不敢先废一个皇帝,而后杀害,再又立一个傀儡摆布。董卓这样的做法,让东汉皇室的颜面无存、威权扫地,哪怕你把它当一个排位呢,像曹操那样也算。可是这董卓连一点点对牌位的虚伪礼敬也没有!如果曹操的做法算汉贼,那么董卓的做法又算什么???为什么没有人骂董卓是汉贼?虽说是有人骂董卓的,但是,对董卓的骂声远不如对曹操的诟骂来的大声。刘备在僭越称汉中王时,装模作样上了一封不可能送达的给汉献帝的表章,里头对董卓的骂声只有八个字:“曩者董卓造为乱阶”。但是,对曹操的诟骂却有如下一大段:

“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寐寤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

敢于擅行废立皇帝,并杀死皇帝的坏蛋可以小声的骂上一句,对皇帝礼敬有加的倒是应该大大地声讨,那么,按照皇叔刘的逻辑,难道曹操学董卓杀了汉献帝,皇叔刘对他的诟骂就小声多了?!皇叔刘是这个意思么?

如此这般逻辑,可证,皇叔刘要么神经错乱,要么包藏祸心。

其实按照正常人的思维,翻翻《三国志》,对照董卓的所作,绝对可以得出结论,曹操离“汉贼”的恶名远矣!真正的汉贼轮到董卓也轮不到曹操。董卓是汉贼,“汉贼”指数四星!

董卓作恶,不可能一个人,他要有帮手——李傕、郭汜这些部下。在董卓死后,李傕劫持汉献帝做人质,与挟持公卿百官的郭汜相互混战,罪恶也极大,虽不至于杀了那个汉献帝,但是,汉献帝的处境与囚徒无异。这李傕、郭汜的恶行也算汉贼,虽不如董卓,但是也是无后来者,“汉贼”指数三星半!

汉贼只这三人么?不,汉贼还有,而且,还是名声很好众望所归的人物,此人物的名声好到了什么程度?请看《三国志·董二袁刘传》:“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也就是说此人仪表堂堂,而且待人接物谦恭有礼,N多的士人愿意依附它。

此人为谁?袁绍!

还看《三国志·董二袁刘传》:“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

看,这个袁绍也要做一回董卓了!他也要自己立一个皇帝,皇帝的人选是幽州牧刘虞。但是这位幽州牧刘虞不配合,不吃它那一套!

董卓是个有勇力的匹夫,擅行废立全靠自己的武装。但是这个袁绍就老道狠辣的多,它不光有祖上积下的政治资本——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以及雄踞冀州的军事实力,而且它还有更绝的手段——要把当时第一等的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收罗麾下,要用郑玄的才学为自己的篡逆制作舆论上的宣传,把握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文、武齐下手。这个脑筋可真不是董卓那个匹夫可比,若论到篡逆的准备,这个袁绍远远精深于董卓。虽然,刘虞不配合让它的计划落空,袁绍似乎也在只是个未遂的案犯,但是,若果放在当时的意识观念看,这个袁绍同样该死该杀!罪名应该远超董卓!这个怎么讲?请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大意:对于君王与亲人中的长辈,你是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点坏心眼的,如果有了,那就是该死!具体到臣下对于君主,篡逆的心思最好不要有,哪怕只是动了动心眼儿没有行动,那也是死罪!

显然这个袁绍既有心眼,更有主张,只是刘虞的不配合才使它的计划流产,它的这个恶行远超出了《公羊传》中“君亲无将”的范围。它的罪恶比董卓更大!

关于这个《公羊传》的来头,很有讲究,不过简略来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他独尊的这个“儒术”就是儒家公羊学派,这个学派的第一“圣经”就是《公羊传》。也就是说,这本《公羊传》就是汉王朝的大纲大法。虽说东汉公羊学派式微,然而“君亲无将,将而诛焉”的政治正确性还是无可质疑的。袁绍该死,与董卓同罪,而且它对篡逆的准备又远远完备于董卓,所以它的罪恶更大于董卓!

袁绍,也是汉贼,“汉贼”指数五星!

五星级的汉贼袁绍自己是不可能办成所有的坏事的,它要有帮手,很多的帮手,尤其在曹操与在官渡的决战中,它更需要帮手。官渡之战的本质实际上是拥汉的曹操与篡汉的袁绍进行的决定汉王朝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生死之战。在这个时刻站在袁绍一边对抗曹操的,就是如假包换的汉贼。这些汉贼很多呐,包括曹操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当然更少不了一贯与拥汉的曹操做对的刘备!

在拥汉势力与反汉势力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这个叫做刘备的兵痞领着袁绍的军队联合汝南龚都袭扰曹操许下,偷袭曹操后方。

袁绍是汉贼,那么,帮着袁绍独当一面的刘备不也是汉贼么?袁绍的罪恶大于董卓,这个刘备的罪恶同样高于李傕、郭汜!

刘备是汉贼!“汉贼”指数四星!

有这段判汉、反汉的臭史,所以,这个刘备在僭越称王时的“表章”里,对于袁绍的罪恶隐而不提,因为这会把它的反汉、判汉的臭史亮出来的,它没法子混了!对于不得不提的董卓只是轻描淡写八个字轻轻带过,唯恐被人联想到袁绍以及它的那段臭史!

不过,让人叹服的是刘备的诡谲与狡诈,它固然不提袁绍,轻轻放过董卓,但是,它却在所谓“衣带诏”上大作文章,似乎它与曹操的对阵,是奉旨行事。不过,它的这个无耻借口是经不住反诘的:汉献帝同意它站在袁绍一边和曹操对阵么?

袁绍谋划篡逆的事情尽人皆知,汉献帝虽然对曹操不满,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它是不是欢迎那个看不上他而企图另立刘虞取代他的袁绍呢?依着正常人的正常思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更而且,依着正常人的思维,这个汉献帝对袁绍的痛恨更甚于曹操——好歹曹操还把他当个牌位有表面上的礼敬,可是他要是落到这个袁绍手里的光景恐怕不比那个被废、被杀的“少帝”好到哪里!

这位“皇叔刘”投奔袁绍的那一刻,所谓的“衣带诏”就成了废物了!这个不要脸的刘备,亏它还好意思扯出“衣带诏”这面破旗招摇!

汉献帝的“合法性”,作为牌位能戳在许都,全靠着曹操的武力撑着。那么离开了曹操,这个汉献帝在哪里有栖身之所呢?

袁绍么?可笑!

袁术么?早就不客气自己做了皇上了。

“皇叔刘”???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沙场的庸手,逃命的高脚,它能有什么本事护卫汉献帝安全?它僭越称王是对汉献帝的尊重呢,还是猛抽汉献帝的脸???

当这个汉献帝在洛阳朝夕不保(饱)的时候,哪些有实力的军阀们谁伸过一把手呢???刘表?孙氏?刘焉父子…………???

只有曹操!

那么,他谋害曹操,弄那个“衣带诏”的举动不是在自掘坟墓么?无论它指使姓董的小老婆勾结大舅子,还是唆使姓伏的大老婆招呼老丈人,他的下场都很不美妙!董承有什么政治、军事才能可以保护他不被军阀们欺凌?伏完有什么登高一呼的威望能使天下归心,让他在朝堂之上被大小臣工衷心拥戴?

其实以这二人的才略,不要说重建汉献帝的权威,就是散在四方的各路诸侯、牧守刺史它们都没有能力对付,倘若真的被它们谋害曹操成功,那么,那个饱受战祸荼毒的中原大地更是一个大屠场!好歹,曹操的经营下,许都地处的中原腹地、山东、河北等地都先后结束了纷乱回归统一,这两个大舅子、老丈人有本事把曹操的成果维持住么?汉献帝指不定还会成为谁的俘虏,甚至于是人头落地!

站在腐朽的王朝观念看,董承、伏完罪大恶极!唆使它们的汉献帝就是在自掘坟墓!

站在进步的民本观念看,如果它们的行动成功,对中原人民来说就是一场浩劫!该死的汉献帝,该杀的董承、伏完,还有它们那两个死有余辜的妹子和闺女!

《三国志·武帝纪》: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鄴。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哪一路诸侯是在真的讨伐汉贼董卓???哪一路诸侯甘愿舍生忘死匡扶汉室???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都说是讨伐董卓这个汉贼,可是曹操之外的哪一路诸侯有这个行动与谋划???到底谁是汉贼?!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