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有点扯,主要是揪出《后汉书》中对琅邪王记载的一处错误。
【误】
原文是《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初平元年(190年),(琅邪顺王刘容)遣弟(刘)邈至长安奉章贡献,帝(刘协)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
又:
初(190年),(刘)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於帝(刘协),操以此德於邈。
【辩】
读到这里,动下脑筋,读者都会有疑问:
1。初平元年,曹操和袁绍不正在反董吗?刘邈是如何到得了长安的?例如,次年刘虞派田畴去长安进贡表忠心,田畴都是偷偷摸摸的行动,刘虞之子刘和前往幽州,都先后被袁氏兄弟扣留。
2。就算刘邈去了长安,他跑去猛吹曹操对皇帝刘协的忠心,这靠谱吗?第一,曹操正在反董(朝廷),忠心从哪里表现出来?第二,董卓执政,刘邈他有几个脑袋敢用曹操忠心的话来挑逗董太师的耐心?
3。最后,就是最重要的破绽。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还是袁绍手下的“马仔”之一,袁绍自封车骑将军,曹操为奋武将军(袁绍赏给他的杂号)。原文说“东郡太守”曹操,哦no~曹操当东郡太守是什么时候的事?至少是次年七月之后的事,次年七月袁绍得了冀州,就让曹操去了东郡。
综上所述,显然范晔弄错了史料的发生时间——【初平元年】肯定有误。
【解】
那这条史料,到底是什么时间发生的?我们去看看其他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吧。
首先,关东往关中(长安)朝廷进贡这事,见很多人的传,例如前文中的刘虞,以及刘表、陶谦、孔融、陆续、曹操等人(印象中的,欢迎纠错)。刘虞进贡,是因为袁绍想拥他称帝,刘虞拒绝了,然后他又担心有风言风语传出去,影响自己伟光正的形象,那时候又没有电话电报,于是他就派田畴去长安朝廷向皇帝刘协解释,表忠心。
而其他人,例如曹操,他很有意思,是在初平三年(192年)六月之后(具体时间不明),李傕在长安掌权,曹操又得了兖州,于是派“好基友”王必前往长安进贡,这个故事应该有很多人知道,后来,王必路过河内郡,太守张杨不肯放行,董昭就劝张杨放行;王必到了长安,李傕表示不相信曹操是诚心的,又是钟繇出来劝说,李傕这才赏赐了曹操——给了曹操朝廷认可的兖州牧的印绶。
再看《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初平四年(193年),(东海懿王刘祗)遣子(刘)琬至长安奉章,献帝(刘协)封(刘)琬汶阳侯,拜为平原相。
看到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李傕掌权后,关东很多军阀或诸侯(包括曹操)都向长安进贡,表忠心。所以,琅邪王派弟弟刘邈去长安,大概也是初平四年(193年)左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