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由东吴对荆州的数次攻取一窥借荆州的详细问题

孙权不攻打荆州的几个原因

赤壁之战后,孙吴进攻江陵拿下南郡。此时荆州较之刘表时期十分薄弱。周瑜在程普的为难下,艰难拿下江陵。孙权此时用富裕兵力强攻合肥,曹操两面受敌。孙权两面用兵,用较少的兵力进攻曹操薄弱环节,用大部分兵力进攻战略要地,策略上趁曹操不备,想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城建病弱援军将至,导致东线进攻的失败。孙权的两线用兵一方面是从利益最大化考虑,分兵进取。另一方面,孙氏一族在荆州“恩信未洽”,孙氏三代五征黄祖,在荆州士族百姓中间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肃在刘备至京口时曾劝说孙权扶植刘备,可以看出孙氏在荆州士族中的印象。扶植刘备是鲁肃眼光高于周瑜等人的表现。而刘备以刘表长子刘琦为旗帜南收四郡,又庐江雷绪率众万余依附刘备而而非周瑜,可以看出刘备在荆州还是深得众望的。假如,周瑜要占据全部荆州,刘备势必不会放弃已经拥有群众基础的根据,如果依照周瑜的计策,孙刘将陷入不可挣脱的泥潭。

荆州的势力分布

曹操占领南阳郡,以曹仁守樊城。曹操攻占江陵时,派遣刘巴去收复南四郡,说明南四郡还未直辖于曹操。

孙权使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屯沙羡;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完全控制了西起夷陵,东至寻阳的长江防线。长沙郡巴陵以东也被周瑜拿下。

刘备占有武陵、零陵、桂阳,长沙西面部分地区,并立营于公安,自命为荆州牧,表荐孙权为徐州牧。

“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晋书

“借荆州”过程

刘琦死后,刘备被群下推举为荆州牧,治公安。刘备亲自到京口向孙权借地,向孙权求都督荆州。此时的刘备必定向南发展,否则孙刘联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时间越长,对刘备的负面影响越不利。,资治通鉴》中“求都督荆州”五字,首先含有延续联盟之意,其次承认刘备在荆州的势力,不把刘备视为一个没有地盘的人,而是一方诸侯,最后借南郡与曹操,为孙刘联盟延续寿命并扩大自己军事实力,成为荆州之主。所以刘备亲往京口,尽管有着很大的风险实在值得。

刘备到京口借的消息一传开,南郡太守周瑜彭泽太守吕范分别书信给孙权,内容同当初刘备寄寓曹操时,众谋士的观点相同。但此时的刘备已非当年的皇叔,此次东行是皇叔主动入虎口,荆州的兵马是刘备的底气。关张忠勇,东吴未必一口吃得下;几个月后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同意借地给但并未直接承认刘备的荆州牧。

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孙刘联盟的可靠性在赤壁战后是实质上十分脆弱。

“瑜分南岸地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江表传

“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先主传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鲁肃传

“权分荆州与刘备”——程普传

“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刘备传

“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孙权传

所以说,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南郡,南郡后来分出建平郡、宜都郡。窃以为借荆州数郡应该就是指这几个郡。至于江夏的三分之一是否在借地范围内,史料不全不可考。

史书中有“先主定荆州”的语句,就是刘备借到南郡之后的语句转换。刘备借地在不久之后为自己赢得了一门七年的亲事,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曹操听说了这件事也惊得落笔于地。

南郡的战略重要性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刘表上任时,曾单马入宜城与剻越问计。剻越指出只要江陵和襄阳在手,“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江陵临长江,在刘表到任前是州治所,城池坚固。逆流而上可延及巴蜀,顺流而下可略及江东,四通八达是战略要地。

“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吕祉

“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建平郡是南郡的一部分。

从荆州来看,南四郡是南郡的补给处,南郡是南四郡的屏障。如果南郡单独分出来,则江东六郡供给南郡,南郡凭战略优势北拒曹操,抵挡巴蜀。刘备的南四郡不可没有南郡,江东的孙权拿下南郡则相当于拿下荆州。因为没有南郡和江夏的刘备根本没有地理优势与孙权抗衡。

所以说从刘备角度,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借南郡就是借荆州。借了荆州的刘备不仅拥有一把“联盟”的保护伞,还能在荆州建设州级机构,分置郡县、太守,实现对荆州的直接控制,站稳脚跟,谋图大业。

从东吴三次取荆州分析两势力在荆州的实力

东吴第一次取荆州南郡是孙权对刘备集团的默许和承认。周瑜径取南郡而非南四郡,即使当时势力趋势,又是双方联盟保持和谐的必然。初取荆州是赤壁之战的利益分配,刘备虽然打的是刘琦的旗号,但是荆州牧的正当接收人是刘琮,刘琦不是正式的接班人,刘备的荆州牧同时就存在很大的水分。东吴之所以在荆州问题上和刘备数次谈判,就是因为赤壁之战中没有得到实际利益。

赤壁之战表面上是孙刘联盟,实际上是刘备的灭顶之灾,东吴御敌于国门之外。刘备只身一人打不过曹操,周瑜初到荆州也没想要和刘备联盟。尽管东吴文官尽皆想要投降,但是孙权鲁肃周瑜三人,就决定了江东大计。孙权对周瑜也说过“适后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的话,就是说,孙权即便赤壁战败,还是有家底的。

所以赵翼说“当操南下时,孙氏江东六郡,方恐不能自保,诸将咸劝权迎操,权独不愿。会备遣诸葛亮来结好,权遂欲藉备共拒操。其时但求敌操,未敢冀得荆州也。”只是情理相符,但是刘备何尝不是这样。荆州的接班人是刘琮。战胜后刘备周瑜各掠其地,东吴不得荆州民心,但占有南郡,刘备有荆南四郡,但没有治所。刘备在荆州士族是深得众望,所以鲁肃建议孙权借刘备手广收民心,徐图荆州北面曹操,从而二分天下。

东吴的第二次取荆州先礼后兵,以诸葛瑾为使节并派遣官吏,再以吕蒙趋袭三郡,鲁肃屯益阳对抗关羽、刘备,军事上占据了优势;关羽和鲁肃对峙益阳“单刀赴会”。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传

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得出,赤壁之战周瑜是歼灭曹操主力绝对轴心,刘备虽然参与了追击,但在关羽口中似乎对占有荆州也理屈词穷。最后在曹操进军汉中时,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东吴第三次取荆州,借曹操之手偷袭关羽,公安、江陵两城投降;陆逊又攻下宜都郡、武陵郡,又攻蜀置房龄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孙权接手荆州,收降刘备官吏、擒杀关羽,以原益州牧刘璋再为益州牧,并向曹操称臣,建立连续五年的联盟。

态度决定命运

从孙权三次取荆州的过程来看,孙权在对荆州的问题上一直是用了十分多的经历和部署的。早在孙策时期,张纮对孙策战略的谋划,再到周瑜鲁肃以荆州为根基,作出战略,最后吕蒙、陆逊两次兵不血刃,并且成功抵御刘备反扑,前后数十年完成占据长江流域的目标,实在是在人才、谋略、外交和用兵上,都远胜于刘备,所以刘备丢荆州也可以说是必然的。

荆楚才俊廖立在弃长沙郡奔刘备时,曾说过刘备用兵顾此失彼,关羽进兵恃勇轻进。这间接地说明刘备在荆州问题上战略战术和整个大局观的估计不足,是丢掉荆州的根本原因。

东吴对刘备势力的限制是十分谨慎的。周瑜时期提出的连刘取蜀,刘备得益州时取三郡,得汉中时取荆州,成功抵御刘备进攻后即使防守。孙权对整个大局的战略把握的十分精准,并且始终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不败之地,是孙权在对待荆州问题的态度上远远胜于刘备的表现。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