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孙悟空是哪里的人?可能是在中国的这个地方

孙悟空是哪里的人?所有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原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上的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后来越编越玄乎,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孙悟空就是编故事的人,杜撰出来的人物,唐僧根本没有个徒弟叫孙悟空,“孙悟空”这个名字是编故事的人自己给起的。

那什么时候有的孙悟空这个名字呢?

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有“孙悟空”这个名字的,是元末明初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谚解》中,有关《西游记》的八条注。其中注五提到

   “西游记云,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其后唐太宗敕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

在《朴谚解》本里孙悟空号“齐天大圣”,是唐僧救出孙悟空后,“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还不是“悟空”。

而同为元末明初的杨讷的杂剧《西游记》第十折《收孙演咒》里

“(观音上,云)玄奘,见老僧么?我特地寻这个徒弟,与你沿途护法去。(看行者科)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我与你一个法名,是孙悟空。与你个铁戒箍、皂直裰、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好生跟师父去,便唤作孙行者。疾便取经,着你也求正果。”

在杂剧《西游记》里孙悟空号变成了“通天大圣”,是观音放出孙悟空后,赐法名“孙悟空”,赐外号“行者”的。

而另有一部更古老的,发现于福建泉州的“傀儡戏”,也就是类似提线木偶,有一部《三藏取经》,其产生年代也不能确定,或是元末,或是元初,甚至可能是宋代,其中第二出《坐井猴》中有“我与天地同庚,号为齐天大圣。”和“但吾姓孙名悟空。”第四出《收猴》中有“[三藏亥,白]你拜我为师,着称我本师。[亥]我叫你行者。”

可见这个最古老的福建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中,孙悟空原本自己就叫“孙悟空”,号“齐天大圣”,是唐僧救出孙悟空后,赐外号“行者”的。

另有一个不知作者的元代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里盗仙丹的是老二“齐天大圣”,他的大哥叫“通天大圣”,三弟则叫“小圣乃耍耍三郎孙行者是也”。

而现存最早的,有孙悟空形象“前身”的,则是南宋作者不详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一个“猴行者”,这时还不叫“孙行者”,更不叫“孙悟空”。

    虽然现存的早期《西游记》故事,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孙悟空的老家,却都是“花果山”,这个名字始终没变过。

1、《朴谚解》本里是“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最后孙悟空也是被观音压在花果山下。

2、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是“山是花果山。山下有一洞,是紫云罗洞。”虽然没有明确说花果山在哪?但最后孙悟空也是被观音压

“将这孽畜压在花果山下,待唐僧来,着他随去取经便了。”由此可见杨讷的《西游记》花果山也应该在西域。

3、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里是“我当初在花果山水帘洞”。最后孙悟空也是被观音“禁在幽州野马桥下万丈花闪琉璃井中”

   4、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里是“我摇身一变,化做一个看药炉的仙童,扳倒药炉,先偷去金丹数颗,后去天厨御酒局中,再盗了仙酒数十馀瓶,回到於花果山水帘洞中,大排筵会,庆赏金丹御酒,岂不乐哉!”最后被擒拿,只提到“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没说花果山在哪,也没说最后是不是被压在五行山或花果山下。

5、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是“僧行六人,……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虽然也没有明确说花果山在哪?但估计也是在西域,文中也没提过猴行者被压在什么山下。

可见孙悟空的家,什么什么“洞”的名字各有不同,而“花果山”这一很符合猴子形象的山名,却全都一样。

其中《朴谚解》本、杨讷的杂剧、《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花果山都在西域,这也就是唐僧西行的必经之处。另外几部,都没有说花果山在什么地方,更没说是花果山在东海,而且是一座海岛。

图为唐僧取经线路

所以在明百回本《西游记》出现之前,孙悟空更多的是西域人氏,如果从唐僧刚出关不久就遇到孙悟空的话,孙悟空最有可能是“新疆吐鲁番人”,这里盛产瓜果,倒也符合“花果山”这一名字。“水帘洞”这一名字是不是受“坎儿井”的启发呢?

我们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其实孙悟空是“吐鲁番人”,更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唐僧要从此地西行取经,孙悟空是西域人氏,人头、地理都熟,能够更好的保护唐僧。

如果我们从时间最早、内容最完整和明百回本内容最接近的,当属杨讷的《西游记》,我们以此为例,其实杨讷的花果山在西域,最后又被压在花果山,等着以后唐僧来救,然后保护唐僧。故事上完全合乎逻辑,而且简单明了。

那么多部取经故事,都没说是花果山在海上,更没说是东海,而单单只有明百回本《西游记》这一部,把“花果山”放在了海上。我们不仅要想,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花果山直接在西域就不行吗?之前的《西游记》都不在海上,故事也没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他偏偏要与众不同?

直接在“西域花果山”这一基础上,写孙悟空拜师学艺,龙宫借宝,大闹鬼府,最后到大闹天宫,行不行?好像也没什么不行。非得是龙宫得金箍棒吗?在别的山、洞、湖不能得来金箍棒吗?即便是东海龙宫,从西域花果山飞到东海去借宝也没什么一定不行。

所以说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再写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时,设定成海上一座仙山,一定是动了脑子的,一定有他的目的,这才敢冒“篡改前人”这一“大不韪”,从新设计孙悟空的出身,要不他照着前人的写就写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百回本的作者改的很好。如果我们从百回本《西游记》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嘉靖年间正是倭寇大举进犯东南沿海的时期,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从未遭受过来自海上的入侵,而且一开始被打得很惨。就连吴承恩的家乡都遭受过倭寇的入侵,为了对抗倭寇,甚至连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这个内陆省份,都派兵到东南沿海参与了抗倭斗争。

   中国人可以说是第一次,在全民中给我们这个农业民族,普及了一次海洋的重要性,让有识之士知道了海岛在海防中的重要性。

由当时的抗倭主帅,也是俞大猷、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主持修编的《筹海图编》中的《沿海山沙图》,就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内容详备而又完整的海防军事地形图。该地图还反映了在这个海域里,大大小小岛屿的命名都以中国的命名方式进行,凸显了中华命名形、音、意三结合的重要特征。同时,所有的岛屿名称都经过了明朝政府的反复核定。该书地图一个特点就是在72幅“沿海山沙图”都清楚的标明边界,其中所标示的岛屿,没有一个岛屿是其他国家的,全部是中国的岛屿,但中国领土以外的地区都没有编入。收录了由陆及海,从西南广东(今广西)到东北鸭绿江口的沿海画面。

“广东沿海山沙图”最右边明确写着“自此按安南界”。

“辽东沿海山沙图”最左边明确写着“自此入朝鲜界”。

该图是明朝政府经营管辖沿海岛屿的最原始的地图记录,其中明确地记入了鸡笼山、花瓶山、彭加山、钓鱼屿等岛屿,在福建省罗源县外海。

明百回本中花果山紧邻东海龙宫,龙王亦属中国神仙系统的玉帝管辖,也是“中国地”作者可能正式想通过这本小说,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把花果山设定在大海之中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