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使大明王朝走向了末路?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把北京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崇祯见大势已去,便走上煤山上吊身亡。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极,到1644年3月崇祯自杀,存世276年的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崇祯不幸做了亡国之君。但历代史学家对他多有同情,认为他的一生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史》是这样评价他的:“论者谓:明亡,实亡于神宗。”

那么,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怎样使好端端的大明王朝走向了穷途末路呢?方志远在《万历兴亡录》一书中,从人事、财政、制度等方面,对万历一朝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通过对万历四十八年的全景式描绘,为我们解答了明朝走向崩溃的原因。

在明朝的皇帝中,万历皇帝朱翊钧是十分特殊的一个。前期,他在张居正辅佐下,兴利除弊、励精图治,创造了社会富足繁华、欣欣向荣的局面,后期却怠于政事,沉湎于酒色财气,动摇了明朝的根基。在亲政初期,他充分展示了胆识与谋略,完成了关乎国家领土完整的“万历三大征”,即平定宁夏哱拜叛乱、两次抗日援朝、平定西南杨应龙叛乱。瞿九思著《万历武功录》中,称平定杨应龙叛乱是“唐宋以来的一大伟绩”。

然而,这样一个有为之君,后来却成了为人所诟病的昏君。对晚期的朱翊钧,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就是懒。懒到什么程度?历史学家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总结他晚期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也就是说,朱翊钧竟然三十年不上朝,就在宫里呆着。朱翊钧用消极怠工的方式做皇帝,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皇帝不理朝政,政府运转就陷入停顿,官员空缺严重,官吏中的党争也很严重,政府基本上瘫痪了。而此时,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

   在国内,因土地过于集中,苛捐杂税繁重,致使社会矛盾加剧,激起农民起义和民变,终于在朱翊钧死后不久,暴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就在朱翊钧醉生梦死之

际,努尔哈赤率众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统一女真各部后,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政权,并于万历四十七年,在萨尔浒一战中消灭明军十万,使明军元气大伤。1620年7月,朱翊钧去世,留下了一个由盛转衰、问题严重的残破帝国。

大明江山传至崇祯时,气数已尽,他接手的是一个破败的山河、腐烂的政权,处处都呈现出亡国之象。那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女真虎视眈眈,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崇祯不得不面临两面作战的困局。崇祯是个有为之君,即位后励精图治,欲做中兴之主,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此时的明朝已病入膏肓,即使朱元璋再世,也无力回天了。历史学家孟森说:“思宗(崇祯)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意即崇祯如果在万历之前当皇帝,他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且有可能有所作为。但在天启之后当皇帝,崇祯不想当亡国之君也不行了,因为此时的明朝已名存实亡。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阐释了万历一朝在历史上的重要性:“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读《万历兴亡录》,触摸这个苦难民族灵魂的深处,探寻明朝万历一朝的兴亡得失,在兴与亡的叹息间,体味一个时代的奢华与悲歌,从而为我们带来深层次思考,引发历史视野下的忧思。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