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版本内容多数说王昭君出塞夫妻生活甜蜜,但也有说她在幽怨凄清中最后绝望死去。
历史上这样记载: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其远嫁番邦,便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冒顿。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的多次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故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文人墨客也多对她吟咏,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王昭君的出生地是秭归,它紧靠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母,带着两子一女,耕种着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以杂粮维持生计。生活虽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昭君除了跟着母亲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5年过去了,昭君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史书上认为,王昭君是自愿出塞,但她亦有艾怨的情绪。王昭君出行匈奴,到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其离愁别恨。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尔后,王昭君在漫漫长路中病倒。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其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3个月后,汉元帝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而传说,这是因为皇帝思念远走的美人而抑郁成疾。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24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他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昭君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当了11年的夫妻后也去世了,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35岁,正是绚烂的盛年。这时的她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叫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战火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毕生致力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他乡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不是还有另一种面目呢?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莫皋死后,昭君曾请求归汉而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思念、幽怨无法排遣,最后在绝望之下服毒而死。
汉代似乎是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流传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泪大多洒在西域。汉代一共有13位公主和亲远嫁,除了解忧公主终于在晚年得以还乡,其余都在边疆塞外的孤寒里默默了却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