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是历史上受过最多酷刑的人

说起酷刑,很多人都会想起满清十大酷刑,虽然真假不可考,但听着那些名字就觉得毛骨悚然。当然很多人也会想到类似袁崇焕那样的剐刑,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秦朝权倾一时的李斯就死在自己所立的《行督责书》之下。

李斯生于楚国,早年间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为了谋求前程,他选择告别老师和家乡,只身一人前往秦国。在秦国,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从一个无名小吏一路走到了秦国丞相的位置上。作为一国宰相,他可谓是功绩卓著,车同轨、字同文,设郡县、统一度量......无不出自他手。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千古一相的他,最后却落得个“具五刑 夷三族”、最后腰斩于市的结局。

韩非之死

说起李斯,不得不提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们曾共同求学于荀子。韩非本是韩国公子,一心想将其所学用于振兴韩国,然而却不被韩王所纳。发奋的韩非写成了《孤愤》、《五蠹》等法家名篇。后来,他的文章被秦王嬴政看到,由于正合其意,嬴政发出了“能与之交往,死而无恨”的感叹。通过用计,韩非被挟持到了秦国。面对韩非的到来,李斯担心自己在秦王身边的地位被取代。恰好这时秦国有一个叫姚贾的上卿深得秦王信任,而韩非曾攻击过这个人,于是,李斯与姚贾联手,向秦王进言,将韩非下到狱中,并将毒药送到他的同门兄弟面前,韩非由此服毒身亡。

尽管对于这个过程,历来有人提出质疑。不少人认为,李斯之所以敢将毒药送给韩非子并逼迫其自杀,可能是得到了秦王默许的,否则,李斯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逼迫韩非子自杀,事后秦王嬴政虽然后悔将韩非子下狱,得知其死亡消息后却不再追查背后的原因,更能说明问题。但不得不说,李斯至少是谋害韩非的参与者之一。无论是因为秦王的多疑还是李斯的嫉妒,韩非的死总与他脱不了干系。而且按照儒家的道德观念,即使韩非按律当诛,李斯也应该念在同门之谊而选择回避。以他在秦国的地位,申请回避并不会影响他的仕途。韩非之死虽然让李斯在秦王面前赚得了公而忘私的好评,但他却背离了恩师荀子所教导的王道。

提议焚书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被秦王和李斯所奉行。秦统一之后,按照韩非的思路,构建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王嬴政改帝号为“皇帝”,自称秦始皇。废除谥号制度,禁止百官议论皇帝的是非。在李斯的坚持下,秦始皇选择了郡县制,统一了法律、度量衡、文字和车轨,开中国2000年封建大一统之先河。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任命李斯为丞相,走到了仕途的最高峰,同时也走到了他反儒道路的最高峰。这一年,在咸阳宫的酒宴上,博士们借着酒兴发生了一场争论。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秦政府是否应当以历史为师,修正全面实行郡县的政策。秦始皇非常反感儒生们“借古非今”、“横议朝政”,便授意丞相李斯,将这个问题下到朝廷会议继续讨论。李斯再一次扮演了韩非思想最忠实的执行者。在廷议的讨论中,李斯强调薄古厚今,进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这一次,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作为法令,颁布执行。由咸阳乃至各地,火光冲天,大批书籍变成了灰烬,学术活动被中止,思考和言论受到彻底的限制。李斯不会想到,假如焚书行动推前50年,他既无处去学帝王之术,也想不出这样恶心的主意。他更不会想到,焚书连同坑儒,这两个似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会受到后人的反复批判而遗臭万年。

具五刑 夷三族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为保富贵、保性命,向赵高恶势力低下了头。他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得到安生了,哪知,他的悲剧刚刚开始,一场惨祸就在后面。赵高篡权后,在朝廷上说一不二,专横跋扈,将有碍他掌权的人几乎全部杀光。李斯已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一切,他拼命讨好秦二世,甚至向二世上《行督责书》,就是让二世加大对臣民的监管力度,严刑峻法,毫不留情。不过在赵高看来,不管你李斯怎样讨二世的欢心,都逃不出他的手心。果然,他向秦二世诬告李斯有“谋反之心”,昏庸愚蠢的秦二世深信不疑,命令赵高办理李斯案件。面对毫无人性的赵高,李斯如小老鼠落入虎狼之口,只有死路一条了。公元前208年,秦朝丞相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陷害,判处死罪。

他的《行督责书》使民众时刻处于苛刑的恐怖之中,而他自己也在临死前饱尝了大枷、强索、笞杖、刀锥、斧钺、铁质、鬼头刀等各种刑具之苦,终致被夷三族,成为历史上受刑最酷烈,刑具加身最多之人。刑吏怕李斯在行刑时詈骂,先施“抽舌”刑,即先将其舌头割掉,使其言语不得;然后,刑吏数人用铜针、铁凿等,在李斯额头和两颊刻凿创口;再用墨涂在创口上搓进肉里永不褪色;又用泛着青光的刑刀将李斯的鼻子割掉,昔日名相风采荡然无存,已是面目全非,人鬼不分了。而后,刑吏又将李斯缚住,用斧钺在膝盖骨下砍掉双腿;又用笞杖(即荆条)将李斯刑至昏死过去;最后用铁质腰斩——铁是铡刀,质为垫板;最后,刑吏们用鬼头砍刀将已气绝的李斯枭首,将头颅挂在城头高杆上示众。

太史公说:李斯以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事秦,抓住机会,辅佐秦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但是,他明明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甚至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他才想直言劝谏。一生功绩显赫,却落得如此下场,白白损失自己的性命不说,还搭上三族人得性命,实在是可悲!

看历史,谈历史,探索历史,发现历史。

搜索:平行学社(px_xueshen)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历史!

平行学社征稿活动持续发酵中,奖品奖金,只等你来拿。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