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导读:关于虞姬这个人,想必大部分人都知晓。虞姬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以说是依靠项羽才能这么出名,但是项羽何尝不是因为虞姬,其形象才能在历史上更加出彩?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因为《霸王别姬》才认识的项羽和虞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虞姬这个人?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应该是真有其人,因为两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汉初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都提到了虞姬这个人。
《史记》中虞姬或引自《楚汉春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虞姬的描述其实非常简单,甚至都没有记录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一个姓虞的美人:“有美人名虞”。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言之,人们目前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的真实姓名,却成为了一个谜。
虞姬的命运是与英雄项羽联系在一起的。《史记》把虞姬作为项羽悲剧的陪衬角色来进行着墨。“生离死别”最能震撼人心,衬托项羽的悲壮,那一刻抉择是那么艰难,美人、宝马,将军的两个心爱,一个是精神力量来源,一个是驰骋疆场的双足,缺一不可,“虞兮虞兮奈若何?”,而最后又是那么一无反顾,项羽真乃英雄本色,壮怀激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虞姬绝不是一般女人,不是歌伎、不是宠妾、不是随征夫人,她能征服项羽,占据他全部精神,她应是很丰满的人物。在她的最后一刻也不示弱,也以生命的结束激励项羽。
她因有与项羽共同的“灭秦”志向,在灭秦兴楚这个道路上,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所以她对项羽的贡献不仅仅是女色,不仅仅是歌舞的感官慰藉,他们还有更多的共同精神内容,“散楚歌残霸业空,虞兮无计朝江东,”在项羽事业失败的一刹那,虞姬感受到的似乎不是她生命依靠的缺失,她感到的应该是她为之奋斗的兴楚志向付之东流了,是那么无奈!“可怜愁染荒原草,犹带当年剑血红”,这是明代叶志淑的《虞姬墓》诗,似乎最为理解虞姬情感志向的。 她应尚武,英姿飒爽,伴随项羽征战,不需要项羽的庇护。如果只是一般的歌舞伎怎能随项羽征战在军中左右?
虞姬可以说是项羽的精神,不仅是美的激发项羽昂扬斗志,美的抚慰项羽疲惫身心,应是与项羽灵与肉的结合,在项羽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危机关头,项羽想的是如何处臵她,如若不占有重要地位,项羽何以如此?对一般女人,军情紧急,项羽完全可以臵之不理。
历史上关于虞姬的死有几种可能。虞姬自杀之说。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张守节《正义》,其中引《楚汉春秋》记录虞姬所和的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里还挺复杂的,需要分说的是:《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撰,到唐代据说还能见到,后只能从别的著作里看到它的一些片断;是对“和”的理解。和有二义,一为跟着别人唱,二为依照别人的诗词作诗词。从《史记》描述看,似乎跟唱更确切些,但《楚汉春秋》无疑采取了第二种意思。和诗一出,虞姬不但刚烈美丽,还变成了一位才女;就是这首诗中的“贱妾何聊生”句透露出一个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杀的打算。
但关于虞姬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项羽败,杀姬”的说法,值得注意。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杀?他(项羽)杀?还是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怎样,那夜,项羽和虞姬是诀别了,因为他突围的时候已只有壮士相随。
即便在《楚汉春秋》中,对虞姬自杀也只是一种暗示,但后世虞姬自刎别霸王的悲壮故事却从此出,并被演绎得丰富多彩。但我们在各种诗文和戏剧中看到的虞姬,可能跟历史上真实的虞姬,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项羽杀了虞姬。有文字描述:“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一个“于是”,非常耐人寻味。也就是说,项羽的一块“心病”终于解决了,这回可以“轻装”上路了!这块“心病”就是:虞姬的归宿。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她突围吧,碍手碍脚,而且自己的性命还不保呢,如果自己的女人要落到刘邦那个色鬼的手里,那简直是我项羽莫大的耻辱。亲自动手杀了她吧,又下不去手。马都不忍杀,何况人乎?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以情感动她,间接暗示她,让她自己了断,所以,不免“歌数阙”。就这么唱啊唱,终于把虞姬的心唱碎了;为了心爱的人能够集中精力,杀出重围,虞姬唯一的选择只能去死,不得不死,而这一切就发生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
项羽说不忍杀他的马,似乎很重情义,然而,项羽为什么不能像安排他的马一样安排虞姬的归宿呢?因为虞姬是女人!这就是男人的自私,项羽的自私,正所谓痴情的女子负心的汉。
从这个角度说,虞姬是被自己崇敬的男人项羽逼死的,尽管是间接的,但是,和他杀又有什么区别呢?要说白了,其实就是他杀。也正因为此,对项羽的为人钦佩有加的司马迁,隐而不言,不过,他以含蓄的笔法暗示了这一切。
虞姬死后被葬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城东15华里、303省道南侧有虞姬坟。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更也有近代词人喋血赞扬虞姬的诗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表现了虞姬忠烈的性格。
后来人们称呼虞姬为“虞美人”,不仅是说她形象上的美,还有精神上的美。虞姬故里,花海之乡,当之无愧!是对她最好的褒奖,是对她形象与品德之美最好的认可。
古代的四大美人,在今天她们的事迹被传颂万千。相比之下虞姬并没有她们出名,但并不是因为虞姬的事迹不值得我们传颂。事实是因为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是参与了政治,完成政治使命的缘故,所以说被认定的四大美人都带有一定的政治性。然而,虞姬形象审美价值应在四大美人之上,她的事迹虽然不涉及政治方面,但是依然值得我们称赞。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奇闻异录》:拒绝苟且,只发原创,打造10万+全网最具人文情怀的历史世界!每日《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最新最全的历史趣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