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一代良相房玄龄是古代宰相的典范 房玄龄一生三起三落 为什么能二十年稳居相位不倒?

房玄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作为唐太宗的高级智囊,房玄龄极善谋划、人品又好。在相位的十五年里,功绩卓著,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个成功的宰相,他的事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妇孺皆知。房玄龄为什么能20年稳居相位

?

房玄龄,大唐开国名相,对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可说是居功至伟,无人能及。虽经历宦海浮沉,三起三落,仍能稳居相位,后世流芳。其中的秘诀,耐人寻味。

自幼聪敏好学的房玄龄,博学多才不在话下,更难得的是他天生有敏锐的政治触觉。在秦王李世民还只是个年近弱冠的血气男儿时,房玄龄就察觉到其天命所在。当时,李渊父子起兵不过短短两个月,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而房玄龄就认定了隋朝将产、李家王朝会取而代之,于是毅然“杖策谒于军门”,投奔李世民。

房玄龄老成持重,曰光长远.每次出征得胜,其他将领争先恐后地抢夺珍玩宝物,唯房玄龄忧心于为李世民招揽人才,收集各地图书典籍,以备有朝一日治同之用。房玄龄的做法间接为李世民树立了求贤若渴的高大形象,在争取民心的斗争中把握先机。他的远见卓识,令李世民叹服,

房玄龄在“玄武门之变”的皇位斗争中,充当了李世民重要的谋士角色。当时李世民虽为次子,但因战功显赫,加号“天策上将”,位于一切王公之上,太子李建成对此心生疑忌,认定李世民会威胁到他继承皇位,便与四弟李元吉联合,妄图置李世民于死地。

房玄龄力荐李世民效法周公,除掉李建成及其同党,这样才能巩同李唐王朝的统治,确保国家社稷的安定与昌盛。房玄龄与李世民一拍即合,使他成为推动李世民发动宫廷政变的重要人物,从而也奠定了他在秦王登基之后的特殊地位。

李世民即位后,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在22年的宰相生涯中,房玄龄忠心耿耿,为贞观之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甚至肯屈尊兼做“度支郎中”,亲力亲为地打理财政预算和账目。他的忙碌让李世民都难以承受,曾当面劝他不要总把自己弄得太疲惫

可房玄龄依旧如故,不为所动。

房玄龄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李世民授予他“太子少师”的职衔时,他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退出权力中枢,李世民不仅不批准,还下沼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再次请求。当太子准备仪仗队要正式拜见老师的时候,房玄龄始终没敢接受如此礼遇。房玄龄纵使身居相位,仍谦恭礼让,谨慎维持君臣之道、

房玄龄是名副其实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宽大的胸襟足以令同朝为官者拜服。有一次他重病在床,奄奄一息,一个特别尖酸刻薄的官员居然说:

“一个人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譬如宰相生病这件事,在我看来就很有区别对待的必要。

一般情况下,如果房玄龄生的是小病,我们绝对应该前去看望,因为这样可以加深和宰相的感情,以后,宰相也会给我们点恩惠。如果宰相病得严重了,那就另当别论,因为一旦宰相病死了,你去看望他所付出的就永远没有收同来的可能了。”

房玄龄知道后,不但没有大发雷霆还以颜色,还在那人来探望之时面带笑容地埘他说:

“谢人谢地,我知道我自己不会有问题,因为你都来看我了。”“孜孜为国,知无不为”道出了房玄龄的为官之道; “虚怀若谷,德才兼备”更彰显一朝盛世的名相风范。

在李世民的心中,已将房玄龄比作双手。为了报答这位明君,房玄龄直到生命终结也没有再辞官。那么,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没有秘诀呢?遇到李世民这位千古贤君固然是一方面,但房玄龄自身素质起着主导作用,他务实的态度与宽广的胸襟是成功的保障。要说秘诀主要有三方面:

一、一心为公

一次,李世民让谏议大夫王珪评价几位宰相,他对房玄龄的评价为“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这确实是对房玄龄一生真实的写照。有三件事可以表现出来:

其一,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打了无数胜仗。每次胜利后,众将士大都竞相搜刮奇珍异宝,而房玄龄却忙着收录图谱书籍,敌方阵营中如有能臣良将他便倾心结交,推荐给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张亮、虎牢关大破窦建德时献计的薛收、与他齐名的杜如晦都是出自房玄龄的推荐。

其二,户部度支郎中一职出现空缺,这个职位掌控全国赋税的统计与调配,十分重要,但对官员的要求也很高。在没有合适人选时,为了保证这一重要职能的顺畅,高居宰相之位的房玄龄竟然亲自兼任一个小小的郎官。

其三,贞观二十二年,已经病危的房玄龄仍然担心国事,上表进谏,劝太宗停止征讨高句丽。太宗看到表章感叹道:“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二、谨慎

房玄龄的官当得很谨慎,而且是官越大,地位越高越谨慎。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率先对长孙无忌商议先下手为强的建议,胜利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为首功,奠定了他在太宗朝的地位。

贞观三年,李世民想拜房玄龄为太子少师。面对这份荣耀,房玄龄谨慎地推辞了,只担任了太子詹事。虽然干的工作都差不多,但放着太子老师不当,却当了太子下属,可见房玄龄的谦虚谨慎。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一次提出拜房玄龄为太子少师。这次他不好在推辞,但考虑给太子当老师责任重大,于是上表太宗,请求辞去尚书左仆射这一宰相职务,专心当老师。

李世民下诏又是劝慰,又是鼓励,还略带生气地训斥了几句,老房才以本职兼任太子少师。但太子少师需接受太子跪拜的礼仪,老房深感不安,犹豫再三,也没敢接受太子的跪拜。朝中大臣听说后,都称赞他谦虚的美德。

房玄龄越谦虚官越大,进位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世民还将爱女高阳公主下嫁到房家。房玄龄的人生达到了顶峰。

三、本分

这一点作为臣子极为重要,皇帝为了显示与大臣的亲近,可以开个玩笑,套个近乎。或者许下能够怎样的僭越行为,大臣们可千万不敢当真,必须牢记君臣之道。

房玄龄对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出发前将首都长安托付给房玄龄,并交代事无大小均由老房做主。面对重托,房玄龄并未托大。

有一次,房玄龄接待了一位告状者,房玄龄问他:“你状告何人?”那人说:“就告你房玄龄!”老房略一思忖,对他说:“你一句也不能说。”吩咐左右,将此人直送前线,由皇帝裁决。

李世民听说老房送来一个告状的,心中已大概知道怎么回事。预备好了刀斧手伺候,当那人刚刚说出要告房玄龄,李世民二话不说将其斩首。并致书房玄龄:以后这种小事自己决断,别耽误我打仗。

如果老房敢自己处理掉这个告状者,李世民心里势必充满狐疑。而这样处理,房玄龄虽然挨了批评,但君臣关系安好。处于如此高位,仍能清醒认识自己应处的位置,仍能如此本分,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这三个秘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房玄龄一生恪尽职守,孜孜奉过,成为后世宰相的典范。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