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从汉末三国局势看蜀汉北伐的必要性

关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历来人们说法不一,我在网上看到的言论,大体分为三种:1蜀国国小民贫,守下去必亡,不得不北伐。2北伐是以攻为守3北伐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

但是我认为,我们对于蜀汉的北伐,不应该孤立的去看待这个事件,要把他同整个汉末乃至三国的局势联系起来。

  (一)汉末的局势

要想了解蜀汉北伐的意义,就要先了解蜀汉这个政权的制度、方针上同魏、吴的差异,想要了解三国之间的差异,就必须了解汉末的豪强和士族。

在汉朝,本身就有一些世代强大的家族。而在汉末动乱的时候,这些家族也趁机崛起。由于汉末的军阀混战,产生了大量无家可依的流民,同时也因为一些军阀对军费,士兵的需要,产生了大量不堪重负,无法负担赋税、徭役的百姓。而地方的豪强则将这些流民和百姓纳为了自己的私人部曲,给这些他们吃喝、土地,然后再从他们手上获得钱财,甚至将他们编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于是这些豪强在汉末就转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士族。

所谓士族,就是当地有钱财,世代有官做,而且儒家修养很好的家族。像袁绍,司马懿都属于士族。在汉末,士族遍布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一个无法消除的力量。【1】

————————————————————————————————————

【1】详见马植杰《士人阶层的壮大及共与宦官的斗争》

(一)魏、吴的建国

蜀国之所以北伐,是因为其政权与魏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所以在这里需要浅谈一下魏吴的建国极其制度。

首先要明确的是,吴、魏政权的建立都比蜀汉要早。虽然孙权称帝后于刘备,但是孙策定江东,曹操定中原的时间都比刘备定益州要早。曹操兼并袁绍的时间虽然较后,但是仍比刘备要早,所以曹、孙在汉末里,就面临着一个如何与士族融合的境地。

曹操、孙策起初是不愿意和士族融合的。孙策擅杀士人,曹操唯才是举,都与士族的利益相触碰。但是两国都逐渐走上了和士族融合的道路。

先说吴国,吴国的建立,首先是孙策凭借武力统一江东,然后是孙权进行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孙策、孙权所依仗的力量,则是一些地方的宗部。所谓宗部,也是据有钱财,武装的地方豪强,他们不同于士族的是没有儒学的修养,甚至和山越混合,但他们同士族一样,都是地方的豪族。孙氏则是联合一些宗部战胜了另外一些宗部,所以事实上,孙氏在吴国就相当于一个盟主的地位。在兵制上,孙吴实行私兵制,世袭制,也就是军队属于私人管理,管理的军队的人死后,军队又他的儿子继承。这样一来,东吴得到了这些豪族的支持,但是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也大大下降。【1】

孙吴依托地方的豪族,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即便孙权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但是这些地方豪族并没有,他们只想偏安一隅,当敌军进犯的时候,他们拼死抵抗,保家卫国,但是当孙权指挥他们去侵略魏国的土地的时候,他们则并不卖命。这就导致了,连曹操,刘备这样的一世英才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都无法攻略吴国,但张辽,满宠这样的将领却能以极少的兵力击退吴军。

也就是说,由于孙吴过分的依赖地方的豪强,导致了吴国有着充分的割据的条件,但是并无统一的条件。

再说魏国,魏国在这一点上,做的绝对是要比吴国完善的。在兵制上,魏国实行的是世家制度,【2】也就是有一些固定的家族,他们世代必须为兵,他们的老婆由政府供给,他们的女儿则嫁给同属世族的男人,他们的儿子不能做官,不能当农民,不能经商,只有一条路——当兵。这样一来,曹魏不比像东吴一样依附地方势力,而是拥有中央直接能管辖调配的士兵。虽然曹魏也存在一定的私兵制,但那只是少数,更多的兵力都是掌握在中央手中。在官制上,曹魏则是为了拉拢地方的士族,设立了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说官位全部掌握在了士族的手中,士族里有才干的人就可以当官,平民百姓任你通天的本领,也难有出头之日。这样一来,曹魏既拉拢了士族,而中央又能掌握兵权,不必为士族所控制。

也就是说,曹魏拥有统一的条件,但是不必操之过急,因为同时他也有割据的条件。

——————————————————————————————————————

【1】详见唐长孺《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2】详见唐长孺《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一)蜀国

上文说到,东吴可以割据,无法统一。曹魏既可以统一,也可以割据。但是蜀汉,无疑是一个特例,蜀汉只能统一,而无法长时间的割据。

蜀汉进入益州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当刘备平定益州的时候,几乎也就是三国开始鼎立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刘备就没有时间再去照顾士族,他必须用自己原有的人才和兵力,去和魏国交战。

看一下汉中王时期蜀汉的主要掌权者。

军师将军诸葛亮:北方人,荆州派

前将军关羽:北方人,刘备原从

右将军张飞:北方人,刘备原从。

翊军将军赵云:北方人,刘备原从

左将军马超:北方人,降将

后将军黄忠:荆州人

安汉将军糜竺:北方人,刘备原从

尚书令法正:北方人,益州派

太傅许靖:北方人,益州派

兴业将军李严:荆州人,益州派

侍中廖立:荆州人,荆州派

镇远将军赖恭:荆州人,荆州派

南中都督邓方:益州人,益州派

以上数据中,除一直跟随刘备的关张赵,荆州派的孔明,廖立等,仅有的益州派也是刘璋所任用的外地人。唯一一个益州本地人邓方,还是被派到了偏远的南中。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啊!

由此可见,刘备根本就没有与益州当地的士族进行融合,也并未依附士族。刘备所依仗的力量,大部分都是先前跟随自己的人,诸葛亮,关张赵等。

然后刘备卒后,蜀国的历任掌权者

诸葛亮:荆州人,荆州派

蒋琬:荆州人,荆州派

费祎:荆州人,益州派

姜维:凉州人,降将

治理蜀国的大臣,除了之前跟随刘备的诸葛亮以外,就是诸葛亮所提拔的两个荆州人,以及诸葛亮所提拔的魏国降将。

也就是说,蜀汉的建国,只是将益州当作了一个临时的地盘。官,将,兵都是以之前征战的人为主体。如果说东吴的政权,就是地方豪族的盟主,曹魏的政权是与地方豪族的融合,那么蜀汉的政权,则只是借用了一下地方豪族的地盘。

从刘备建国起,就没有打算在益州长久的待下去,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也指出,益州只是一个兵出秦川的基地。

诸葛亮提拔姜维的时候曾说,“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指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见蜀汉不同于魏国,吴国,蜀汉并非是地方割据政权。蜀汉只是一批矢志复兴汉室的人,聚集在了益州这片地方,企图完成汉室复兴的梦想。

因此,蜀国只有统一的条件,而无割据的条件。

吴国的私兵制将吴国与地方豪族绑在了一起,魏国的九品中正制换取了士族的支持,但同时也可以运用世兵制来加强中央的权利。唯独蜀国,权利牢牢的掌控在了刘备,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的手里,益州的地方豪门和士族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摄政。蜀汉也无法换取地方士族的支持,蜀汉汲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托于蜀锦的买卖,和对南中的治理。蜀汉只是建立在益州的一个临时政权,他不可能长时间的割据,他必须尽早兴复汉室。

所以,诸葛亮和姜维才不得不北伐,因为北伐才是蜀汉建国的唯一目的和唯一道路。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