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荆州之败、夷陵之败这两次剧创之后,西蜀人才匮乏更为突出,诸葛亮当国之初,就为此绞尽脑汁。据《华阳国志》记载,西蜀曾在成都南边筑高台延揽四方贤才。这时的延揽,只能局限于益州,所以益州籍人士如广汉人李邵、巴西人马勤在相府做掾(属官的通称),犍为人五梁为功曹(汉代,郡守、县令之下设功曹,分管人事),梓潼人杜微为主簿(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员,相当今天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由此可见,这时候,一批益州籍人士登上了西蜀的政治舞台,但都是下级官吏。真正被重用的,则是荆州籍人士。从后来的九年看,诸葛亮一直在组织荆州籍帮派体系。
一,荆州籍中坚——蒋琬与董允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当初,蒋琬琬以州书佐低微身份随刘备进入益州,封为广都县县长。一日,刘备游历到广都,见蒋琬一切政务都不理会,只是沉醉于酗酒。严重的渎职行为令刘备勃然大怒,准备杀他以安抚民众,以儆效尤。军师将军诸葛亮为之求情说:“蒋琬具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不能让他治理一县,人才从政要以民众安居乐业为本,不讲究形式完备①。”显然,诸葛亮请求理由十分勉强,大才做不好小事务是常有的事情,不做事则难以解释,酗酒沉睡不理政务是严重渎职,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从政要以民众安居乐业为本”的开脱,更不能自圆其说。酗酒沉睡不理政务的县令,如何能做到让民众安居乐业?只能是政务荒废,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因诸葛亮说情,刘备仅将蒋琬撤职而不曾查办,这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有了之后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久,蒋琬被任命为什邡县县令。
大概接受上一次不理政务的教训,在什邡县任上政绩卓著,刘备自称汉中王,蒋琬被调进成都为尚书郎,在刘备身边做事,相当于今天的秘书之类。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授予蒋琬东曹掾(相当今天的组织部长,专管俸禄两千石以上官员)。刘备死后,诸葛亮将蒋琬升任参军迁参军。建兴五年,诸葛亮将大本营迁往汉中勉县,,蒋琬琬与长史张裔留守成都丞相府,代诸葛亮处理政务。建兴八年,取代张裔担任丞相府长史,加抚军将军,成为事实上的的相府主官。同时,与董允、费祎、郭攸之。向宠等包围控制和软禁皇帝刘禅,保证宫廷不发生权力争夺的变数。
对蒋琬来说,诸葛亮有活命之恩,更因为荆州籍关系,当然要死心塌地的追随,为诸葛亮尽心尽力。诸葛亮每次出兵,尽管西蜀到后来已民穷财尽,蒋琬和王连联手,总尽情搜刮,以满足前方供给,诸葛亮对此给与高度赞扬。自知不久人世时,还曾向刘禅秘密推荐蒋琬接替丞相职务②。
董允,字休昭,荆州南郡人,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刘备册封太子时,董允被选为舍人,升洗马。洗马意为在马前驰驱,为较低一级的侍从官。诸葛亮辅政,董允被升为黄门侍郎,是可传达皇帝诏令的近臣。“北伐”前,诸葛亮让他担任宫中辅佐之职。
这有董允才能的一面,不可忽略的,则是荆州籍出身的董允父亲董和,曾为刘备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过刘备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董和为人低调,做事勤勉,生活简朴,同诸葛亮友谊深厚。对董允来说,诸葛亮是父执辈权势人物,想依靠在所难免;对诸葛亮来说,当子侄辈看待,当然成为荆州籍帮派体系的重要成员。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叮咛刘禅:“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都是先帝择选出来留给陛下的良臣……宫内之事不论大小,都应该尊重他们,这样定能做到堵塞漏溢,收取成效。如果没有忠诚善良的言论,则斩董允等惩诫他们的怠慢。”斩董允不过是危言耸听,真实意图在于给董允等壮胆,让他们放手控制监督刘禅。
诸葛亮不久即请任命费祎为参军,升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辖皇宫御林军。郭攸之无能,挂名而已。劝谏阻拦监督刘禅的任务,董允不负诸葛亮之托。刘禅对他只有敬惧的份了。当然,董允在任上,曾有过很多善举,诸如始终不听从刘禅选宫女的指令。因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常疾言厉色地对刘禅提出批评,更严厉斥责黄皓。
二,诸葛亮重用马谡的玄机
刘备永安宫托孤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①!”马谡何人?以致令刘备如此眷顾,直至临死前,依然还念念不忘。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之弟。马良兄弟五人,都因才能而出名,尤以马良最为出色。刘备占据荆州时,马谡随兄长马良投奔到刘备麾下,马良官至侍中,是刘备的重要幕僚。马氏兄弟中最有才能的马良仅是侍中,说明弟兄五人的才能有限。马谡以从事身份随刘备出兵益州,曾担任绵竹、成都两县县令,后升调越嶲郡太守。
马谡被杀时三十九岁,刘备对诸葛亮说及此人时,是三十三岁。西蜀朝廷中王侯将相比比皆是,刘备都没有提及,独对一个边远地区的年轻郡守十分在意,不反常么?这得从诸葛亮同马良的关系说起。据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推测,马良“与诸葛亮是结义兄弟,或者结为儿女亲家,因之马良将诸葛亮称为尊兄②”。以尊兄称呼诸葛亮者,除了马良外,西蜀满朝文武中再无他人,所以裴松之大致没有说错。刘备之所以特别提出马谡不能大用,就是考虑到自己身后,诸葛亮因为与马良非同寻常的关系而重用马谡。
诸葛亮当国之后,并没有遵照刘备叮咛,而是立即将马谡调任参军。东汉时没有参军一职,曹操以丞相身份总揽朝政时设此职务,意为参丞相军事,诸葛亮遂加以沿用。参丞相军事参与到什么程度,没有定数,完全看丞相对他的信任程度。马谡担任参军后深得诸葛亮信任,以至于经常整天在一起谈论不休③。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诸葛亮置满朝送行文武大臣于不顾,将马谡拉上自己的车辆说:“虽然相议了几年,今日临别,请你给我再献良谋。”马谡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促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④。”
马谡所说的是军事常识,已经在一起议论了几年,还有拉上车辆再议的必要吗?既然有必要,马谡又是参军职务,何不带其一同出征?不带是没有必要,最后交谈只能是一种借口,用拉上自己车辆的特殊礼遇,向朝臣放出氢气球,用意在于暗示众人:他要破格启用马谡,你们得有思想准备。果不其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顾高级将领的一致意见,坚决排斥宿将魏延或吴益,而提拔马谡担任督前部一职。督前部相当副帅,或者是前敌总指挥。由此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给予的期待。
注释:
①见《三国志·马谡传》
②原文为:“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见《诸葛亮集·马良与诸葛公书》,书中有“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句。
③原文为:“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见《三国志·马谡传》
④见《三国志·马谡传》注释《襄阳记》)
三,从刘禅身边挖走费祎
费祎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人。少年时父母双亡,依靠族中父父辈伯仁。伯仁的姑母是刘璋之母。刘璋统治益州时,派人将伯仁和费祎接到成都。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备立太子,费祎成为太子舍人,不久升迁为庶子,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党中坚力量。刘备死后,刘禅接班,费祎为黄门侍郎,是可以传达皇帝诏令的近侍之臣。
盖棺定论,费祎是西蜀政权中绝无仅有的大才,这从以下几件事可以看出。费祎看文件速度惊人,比常人要快好几倍,且过目不忘。在听汇报处理政务的时候,还不断接见宾客,一边吃饭一边还不断地开着玩笑,以至于同宾客还要对弈,但是从来不曾因此耽误过正事,后来董允也想学习费祎的做事方式,不到十天,很多急办的事务已堆积如山,董允感慨地说道:“人的才能怎么相差的这么远,我不能和他相比①。”
延熙七年,魏国当政者曹爽大军进攻汉中,费祎指挥蜀军在兴势(今汉中定军山)对阵。大战在即,书信飞驰,三军统帅的忙碌可想而知。适在这时,光禄大夫来敏来向他告别,请求同费祎下棋,费祎高兴地答应了,十分认真开始对弈,脸上毫无焦躁和疲倦之色。来敏感慨地说道:“我不是想下棋,是想借此试试您。您真是合适的人选,一定能够打败魏军②。”果然如来敏所料,费祎指挥蜀军先一步占据定军山有利形势,曹爽已无法前进,在参军杨伟坚持下,曹爽只好悻悻然撤军。但被费祎进兵扼住了魏军后路,曹爽六七万大军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用于运输的牛马驴骡死伤殆尽,以至于关中西边一带人力物资虚耗将尽,甘肃的少数民族怨声载道③。
这当然属于后话,但是费祎的才能早已为诸葛亮看中,所以千方百计要把费祎笼络在荆州籍帮派之中
南征胜利班师返回时,满朝文武郊迎数十里表示欢迎,诸葛亮使出笼络马谡的手段,又置大臣于不顾,将费祎拉上车辆。对丞相给与的殊荣,费祎当然心领神会,自然要投桃报李,所以毅然疏远挂名皇帝而投靠实权人物诸葛亮。
注释:
①原文为:“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於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见《三国志·费祎传》注释《祎别传》
②原文为:“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见《三国志·费祎传》
③原文为:“费禕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险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见《三国志·曹爽传》
①原文为:“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主。
四,由冷板凳一飞冲天的杨仪
杨仪,字公威,襄阳人,本为曹魏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叛傅群投降了关羽,任身份低微的功曹一职,属郡县书吏。受命入成都晋见刘备,获刘备欣赏,提拔为左将军兵曹掾、尚书等职。刘备东征中,尚书杨仪与尚书令董巴闹无原则纠纷,品德的缺欠表现出来,被刘备降职为没有辖区的弘农太守虚悬起来,坐上名副其实的冷板凳。
由于荆州籍关系,刘备死后,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准备南征时,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是名符其实的丞相代理。建兴五年(227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前往汉中。建兴八年(230年),杨仪被升为长史,加绥军将军。此后诸葛亮出兵,都是不合群的杨仪负责行军部画,筹度粮草,成为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刘备给杨仪的冷板凳被诸葛亮搬走,让杨仪一飞冲天,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人。
整个“北伐”中,杨仪同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副帅魏延杯葛不断,诸葛亮听之任之,不予干涉,实际是放任杨仪牵制魏延①。第五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病逝前夕,竟任命杨仪为代帅负责撤退,由此可见诸葛亮对杨仪的信任程度。
可惜杨仪太不争气,返回成都后,蒋琬接替诸葛亮任尚书令、益州刺史,而杨仪仅为没有任何统领的中军师而已。杨仪认为自己不论年资或才干都在蒋琬之上,所以对中军师一职非常不快,常常“在脸上挂着对职任的愤恨不满,感慨的叹息从五脏六腑中狠狠发出②。”,同僚皆担心受杨仪口舌连累,所以避之唯恐不及。有多年交情的军师费祎前往安慰,杨仪竟狂妄地说道:“那年丞相诸葛亮去世时,我如果领军投降曹魏,能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真令人追悔莫及③!”费祎将这话汇报刘禅,,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汉嘉郡(今四川雅安东北)。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注释:
①见《三国志·魏延传》
②见《三国志·杨仪传》
③原文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同上)
五,后来居上的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是位喜好功名利禄,私下收养着一批亡命之徒,不肯农耕的人物。自刘备死后,曹魏方面以为西蜀从此没有了人物,对之不做任何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太守因公外出,身份低微的州从事姜维,与梁绪、尹赏等随行。对诸葛亮率兵突然大规模入侵,驻城守军没有任何思想和军事准备,群龙无首的天水诸县纷纷投降。太守怀疑姜维等也有异心,连夜逃到上邽(今天水市)。姜维等尾随追去,城门已紧闭不肯接纳;姜维等返还冀城,同样吃了闭门羹。畏惧不安中,姜维等投降诸葛亮。至于《三国演义》的计收姜维一节,纯粹是罗贯中如椽大笔的渲染,并没有事实支持。
姜维投降后,受到诸葛亮重用,被任命为仓曹掾(主管军中粮草),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写信给留守成都的张裔、蒋琬说:姜维政治上忠诚可靠,才能出众,远在谯周和马良之上,是凉州难得的人才①。刚一见面,就将姜维由一个州从事破格提拔为将军、并封侯爵,评估其才能在谯周、马良之上,当然包含有意拉拢以作心腹的意图。同时安排,让姜维先训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并给以到成都面见皇帝的殊荣②。不久,姜维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成为诸葛亮“北伐”中的得力助手。
要说诸葛亮对姜维评价不切实际,肯定有失于偏颇;要说此评价公允,也昧良心。以之后的实践看,姜维不失为一个人物,能升任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卫将军、晋封平襄侯,与大司马费祎共录尚书事,成为西蜀的干城之一,的确有才能。最后又死于“复国”的未遂军事政变,可谓是“心存汉室”。然而九伐中原九次失败,不能说“深解兵意”,相反,却带有很多的盲动色彩;西蜀灭亡后企图复国,根本不懂得军心民心,不能说“思虑精密”。
姜维投降诸葛亮时与母亲失散,后得到其母书信,让他寻求当归。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③。”母子俩人打的是哑谜。母亲想让他重回曹魏,所以用了“当归”药名,借以避开西蜀耳目。姜维则说,为了实现个人的远大志向,为了将来的功名利禄,不在乎母亲!见微知著,以小视大,一个为着功名利禄而不管母亲死活的人物,还能“心存汉室”吗?显然,他所追求的,仅只是实现个人意图,不会为他人牺牲自己。
诸葛亮特别偏爱姜维,并不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是诸葛亮急于建立自己的荆州籍帮派体系,天水籍姜维没有根基,正是笼络的对象;更加之姜维好“郑氏之学”,属法家学派,与自己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注释:
①原文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见《三国志·姜维传》
②同上。
③见《三国志·姜维传》注释:孙盛《杂记》
六,张裔,事实上的丞相代理
张裔字君嗣,成都人。刘璋时期,曾做过鱼复县令,还做过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刘备夺取益州时,张裔率兵在德阳抵御张飞,兵败退成都,奉刘璋之命同刘备谈判投降条件,刘备承诺给刘璋一定礼遇,保证其安全。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调回后任职司金中郎将,掌铸造武器和农具。
处于南方的益州郡发生高定、雍闿、孟获等领导的少数民族大起义,杀太守正昂,并派人同孙权联系。刘备派张裔为益州太守前往上任。雍闿派兵捉拿张裔交给孙权,成为孙权阶下囚。
刘备死后,诸葛亮派遣邓芝修复蜀吴关系,并让他请求孙权放回张裔。张裔在东吴被关押多年,且多次变更地点,一致孙权都不知在什么地方,听了邓芝的请求,孙权派人将张裔找到,并同张裔有一段谈话,孙权奚落地问他:“蜀国卓氏的寡妇,竟和司马相如私奔,贵国的风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张裔回答说:“卓氏的寡妇,还比朱买臣的妻子贤慧。”两个人打的是哑谜,孙权用益州寡妇卓文君私奔故事,讽刺张裔返回西蜀,张裔自知从被俘再转手交到东吴,如今又要回西蜀的历史很不光彩,故而取东吴吴县地盘上曾经发生朱买臣妻子嫌贫爱富,终而自杀的历史故事反唇相讥。孙权又问:“你回去后,必然为蜀国效力,再也不会象农民那样终老乡里,你将怎样报答我?”张裔说:“我负罪回国,将由朝廷安排我的命运。如果能侥幸保住性命,那么我五十八岁以前是父母给的生命,从今往后是大王您赏赐的生命。”出来后,张裔后悔没能装傻,便迅速上船,加倍快行。孙权果然派人追他,张裔已经进入西蜀的永安地界。
回到成都,丞相任命张裔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迁往汉中时,张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成为事实上的代理丞相,这个任命要比当年刘备任命的益州郡太守显贵多了,对张裔来说,在东吴关押多年,暗无天日的囚徒生活没有尽头,忽然间成为地位仅次诸葛亮的西蜀政权二把手,能不感激零涕么?况且还有再生之恩!虽然有益州籍贯,却顺理成章成为荆州籍帮派体系的核心成员。
七,残酷搜刮的王连
王连字文义,南阳人,刘璋时入蜀,被任命为梓潼县令。刘备夺益州时候,进军梓潼,王连闭城不肯投降,刘备不强逼。等到拿下了成都,王连出降,被任为什邡县令,后升任司盐校尉,负责垄断的盐铁专卖。王连是一个只知讨好上峰不管民众死活的酷吏,在司盐校尉任上,敢提高价格恣意盘剥,为西蜀政权掠得众多利益,也因此受到重用,吕乂、杜祺、刘干等,终皆身居高位,都是王连所提拔。之后升迁为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但是还专管盐铁专卖。
刘备死后,王连由杂牌将军升任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并封为平阳亭侯。王连对诸葛亮关爱有加,诸葛亮准备南征时,王连劝阻说:““这里连毛草都不生长,又瘟疫横行,您是一国的希望所在,不可以贸然而行①。”诸葛亮虽然没有听从,却已经感受到王连对自己的忠诚②。
刘备的对外战争和诸葛亮的“北伐”,都是靠王连对民众的恣意盘剥。廖立批评王连残酷盘剥,诸葛亮不仅不肯听从,反而罗织罪名将廖立流放,可见诸葛亮对王连的器重依赖。
注释:
①原文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三国志·王连传》
②原文为:“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同上)
八,蜀中无大将的“先锋”廖化
廖化字元俭,襄阳人,曾担任前将军关羽主簿。关羽荆州失败后,廖化无奈间投降东吴,但一直想回西蜀,于是装死骗过众人的耳目,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在秭归遇到发动东征战争的刘备。先主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
刘备死后,诸葛亮将他破格提拔为丞相参军,不久升迁为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一个文职人员,在毫无功劳的状况下,竟然成为封疆大吏,拜将封侯,只能理解成廖化出身荆州籍,能成为诸葛亮铁哥儿的缘故,所以让他出来掌控军队。
《三国演义》中,在姜维九伐中原时,安排廖化担任先锋。历史上并没有廖化担任先锋的记载,大概世人隐约看到廖化军事才能的平庸,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口头语。
廖化虽身居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等军政要职,一生却碌碌无为,刘禅预投降曹魏后被迁往洛阳,廖化追随刘禅迁往的旅途中病死客乡,这是他被重用后唯一可以记述的一笔。
注释:以上资料均见《三国志·宗预传》之下《廖化传》
九,无功腾飞的宗预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建宁年间,他随张飞进入益州,没有功绩也没有职任。建兴初(223年)诸葛亮掌权之后,立即启用宗预为相府主簿,不久又升为参军右中郎将。按汉代规定,中郎将是俸禄二千石的显官,负责着皇宫禁卫宫禁、保护皇帝的出行安全,还协助郎中令(光禄勋)考核选拔郎官及从官等,是极为重要的职位。让宗预担任这一职务,就将刘禅彻底软禁了起来,将官吏的遴选所掌握。
可惜的是,在诸葛亮当国的九年多时间,宗预无寸功可表,所以在他传记里留下九年多空白。
诸葛亮去世之后,宗预有过两次出使东吴联络友谊的经历,因为对答孙权的质问巧妙,更因为诸葛亮虽死,西蜀依然由荆州籍蒋琬、费祎等掌握朝政,这次出使回来后,被升为侍中,调任尚书①。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再次出使东吴,回国时孙权抓着宗预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总是身负使命缔结二国友谊,如今您年岁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不能相见了!”遂赠给宗预一斛大珍珠。回国升为后将军,都督永安,接着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宗预是无功获得显贵地位的典型,除了荆州籍这一原因,没有其他理由解释得通。
吴国担心魏国有可能乘蜀国失去重臣而取蜀,增添巴丘守兵一万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国,另一方面企图趁势与魏国争分蜀国土地。蜀国听说,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万一。宗预身负使命出使东吴,孙权向宗预说:“东吴与西蜀,二国如一家,而我听说您们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队,这是为什么?”宗预回答说:“为臣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戍卒,西蜀才增加白帝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不值得过问。”孙权大笑,对他的抗礼直言给以赞赏。见《三国志·宗预传》
将以上归纳起来就能看清,截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后,迅速提拔的荆州籍出身或加入荆州籍的将领有杨仪、马谡、姜维、廖化、宗预等,文官有蒋琬、费祎、张裔、董允、王连等,这说明荆州籍帮派体系已羽毛丰满,诸葛亮借此可任意翱翔。
不能说,诸葛亮所用非人,其中的蒋琬、费祎、姜维等还是十分优秀的人才。但是涿郡籍、益州籍中照样人才济济,为什么没有荆州籍人才的机遇?当然是帮派思想左右着诸葛亮的用人标准。
荆州籍帮派体系已羽毛丰满,但是异己力量依然存在,摆在诸葛亮眼前的任务,就是挤兑、打击和排除这些拦路虎,廖立、李严、魏延等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