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古代一群十分凄惨的人。他们被社会上称之为“不男不女的人”,因此他们的心态都有些扭曲,身处卑贱却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自己恢复成真正的男人,称呼来寻找自己的心理平衡。明朝的太监自称“咱家”就是一种表现。
“咱家”,人称代词,我,早期白话,早期文献中也可以写作“喒”。“咱”字是很常见的字,但是个多音字,念zan,又念za。“咱家”在明朝以前的一些朝代,最早是和尚、道士对自己的称呼。这一词意味着清平、寡欢、淡泊世事的一生,后来明朝的太监们也用这一词,顾名思义也是指自己已经没有性能力,清平地过一生,故称“咱家”。
也有说是咱字在江淮官话中一般读作“杂”,明朝的太监多出自安徽,习惯自称“咱家”。而且“咱家”带有一种男子汉气概,而太监不能表明上说自己是男子汉,因而借用了咱这个字。
还有人说是明朝太监专权,太监的地位提高,可以当将军、外交使臣、王爷等等。获得地位之后,太监想要在气势上改变自己卑贱的身份,通过称呼上的变化来增强自己的声势。
最后一种说法是明朝的太监自称咱家,是个专称,与宫外之人进行区别,是显示身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