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连生,号哲生。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长子。1891年10月20日生,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到1920年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21年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前期主张反对联共,抗日开始后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实施宪政
1928年,孙科出任考试院副院长,兼铁道部长,主持铁路、航空建设。同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后,作为国民党上层集团一员的孙科,面对中国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使国民党摆脱政治困境,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革新主张。在国家政治体制问题上,孙科最早提出实施宪政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内,孙科强烈反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呼吁实现国民党的民主化;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孙科从巩固国民党统治基础前提出发,强调用改良的方法尽速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孙科的这些革新主张表现出一定的追求现代化的倾向。孙科的革新努力最终遭到失败。
巩固政局
1928至1931年,孙科对于蒋介石以党治确立国民党政治权威的主张和措施虽然在个别之处有所保留,但总的说来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孙科希望通过党治,“造成一个巩固的政局”。但是到了30年代初,经过几年的强调权威的党治实践,孙科发现,国民党对权威的强调并未能使权威真正确立,在党治下,国民党所面临的困难非但未能被解决,相反,国民党却陷入了更为深重的危机。孙科认为,唯一能使国民党摆脱困难的方法就是实行民主政治。
孙科 - 个人著作
著作有《宪政要义》、《中国与战后世界》、《三民主义新中国》和《中国的前途》等。
人物生平
1895年 孙科随祖母移居夏威夷檀香山,檀香山中学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1907年 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7年回中国,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到1920年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21年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
1923年 2月再任广州市长。10月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获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党纲章程。1924年 主持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6月与黄季陆合作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1925年 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开府,任政府委员。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第三次就任广州市长。1927年3月任国民党常务委员与国民政府常务委员。7月随汪兆铭清共。
1928年 1月与胡汉民与伍朝枢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国国民党训政大纲》,协助制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0月任铁道部长与考试院副院长。
1929年 孙科亲领筹办总理故乡纪念学校一所(即今日的中山纪念中学)之责。
1931年 改任行政院长,因财政危机旋即辞职。同年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在广州成立了一个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对抗。由于孙科上台后,政府财政无比困难,不到1个月便辞职了。孙科呼吁从速实施宪政。
1932年 改任立法院长,曾鼓吹实行立宪制度,但遭蒋介石冷遇。其间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中苏文化协会”成立,出任首届会长。1938年奉派中国政府代表及蒋介石特使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中苏商务条约》,争取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1944年 11月,孙科在《纽约时报》撰文,畅谈他长期以来对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1945年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常委。
1946年 1月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商,然后跟随蒋介石进攻共产党占领区。194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孙科从自己原来的立场全面后退,停止革新宣传,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
1947年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8年11月,获蒋任为行政院长。
蒋介石于1949年1月下台,由李宗仁代任总统。孙科以南京不稳,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无法运作,亦无法与共产党和谈。孙科亦是中共在1948年开列首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
1949年 辞职赴台。1951年赴法国。1952年移居美国,担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董事长。
1954年 夏,因次子孙治强从香港举家迁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孙科遂迁居与次子同住。
1965年 由美国至台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1967年出任东吴大学董事长。
1973年 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终年82岁。
孙科 - 美国生活
孙科久居高位,与父亲孙中山一样“不蓄私财”。正因为孙科囊中羞涩,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孙科夫妇出国远行的盘缠,还是靠卖了房子凑足的,他们闲居美国,没有任何固定的收入,仅依靠儿女接济小额款项,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度过了十多个落寞而清苦的春秋。民国时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对寓所描述道:那是一幢向当地人订租的房子,周围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边专供游人游泳后休息的那种临时房舍一样,风一吹就开,无以名之,姑且称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孙科夫妇在与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别负担清洁工作,由孙科负责打扫各室内的清洁,包括卫生 间,每天用吸尘器做工;夫人陈淑英负责厨房的清洁工作;孙治强负责搬运重物品、清理户外清洁工作,他的夫人则照顾孩子们以及承担琐碎的家务事。后来当孙科迁居Lagune Beack后,为了节省开支,自己种菜,自己烹饪洒扫,生活异常清苦。当时有人曾这样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简陋的平房,没有地毯,没有仆人,凡事自己动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今却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处都是书籍。”
孙科 - 家庭概况
孙治平:孙科的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治平与比自己小1岁的弟弟孙治强长期寓居美国。1965年,孙治平陪父亲孙科返台,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会委员等职、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等职。2005年在香港柴湾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病逝。孙治平有一子,叫孙国雄,1943年生。
孙治平生一子,孙国雄。国雄有三女一子:子伟仁、长女美玲、次女美兰、三女美莲。
孙治强:孙科的次子。返台后怀才不遇,第一次婚姻也以失败告终。孙治强再婚后,生得两子孙国元和孙国升。孙治强晚景凄凉,不但生活拮据,而且身体欠佳。为了治病,他只能在台北市荣民总医院附近租屋居住。2001年在美国因肺炎而撒手尘寰,享年87岁。孙治强有女儿孙嘉霖和孙嘉瑜,现均旅居美国。
孙科长女孙穗英,1922年生。
孙科次女孙穗华,1925年生。
孙科三女孙穗芳,1936年生。1956年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59年移居香港。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毕业于夏威夷太平洋大学。1995年11月获斯里兰卡国际公开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生有两子:王祖荣长子,王祖耀次子。
四女孙穗芬,1938年在上海出生,其生母蓝妮是孙科的二夫人。1955年,孙穗芬高中毕业,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空中小姐。她生有孙忠仁、孙忠杰和孙忠伟3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