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除了《兰亭序》,还有啥跟书圣王羲之相关的好玩事儿

但凡书法爱好者同好中人,只要一提书法家,第一必提王羲之,没办法,人家是中国一等一的书法家,他若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而一提王羲之,就自然而然提到《兰亭序》这个也没办法,谁叫那个帖子是“天下第一行书”呢,不过,今天我们不说《兰亭序》,我们就说说王羲之的其他事儿。

一、王羲之是真正的官二代,而且是皇亲

给王羲之找找出身谱,一看真不得了。他出生于著名的簪缨世家:琅邪王氏,对,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家。关于这个典故,我有专门的文章,想考证的,自己往前翻。

王羲之的爷爷王正,尚书郎,很大的官哦。父亲王旷,最初不过是丹阳太守,不过后来干了一件事,就是永兴二年的时候,江南陈敏反晋,他知道打不过人家,于是就弃官回朝了,这本应治罪,但是他能量大啊,他说,现在江北已经太乱了,就算坚持下去也没啥大意思,不如过江另外建都,他把这个意见经由他的堂兄王导提给了琅邪王司马睿(就是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采纳后,东晋立国,从此王旷有了建国谋划之功,想想吧,开国功臣啊。

不过,王旷这位打仗实在不行,东晋建国之后,他任淮南郡太守,上党战役一战又败,战败后下落不明,据说,王旷夫妇两人的墓都是后来迁葬到王羲之的会稽郡的。

战败,下落不明,最终还能得迁墓,司马睿也太宽松了吧,不是的,是因为王羲之的奶奶,也就是王旷的妈夏侯氏,夏侯氏不得了,他是晋元帝的亲姨。

王羲之是根正苗红的皇亲。何况在东晋早期,由于王导、王敦家族实在实力太大,民间盛传“共与马,共天下”,其中的王,指的就是这一个王家。

王羲之风流倜傥,独秀于众自然有其身份的根源。

二、十三岁出名,因为一道菜

这位书法大神成名早,成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并且不是因为书法或者文艺才能出名的,是因为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名士周颛。王羲之十三岁的时候去拜谒周颛,去倒是去了,就坐在哪里一声不吭,完全不跟人交流,绝对牛叉有木有,于是“颛查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周颛觉得这位大神真牛,当时大家都吃烤牛心,绝对名菜(其实那个时候还没有炒菜这一说,烤就叫“炙”),当时都认为这是最好的菜,大家都没吃呢,周颛倒好,先割了一块给了王羲之,这还得了,于是,从此出名,就是有个人,周老先生对他遵敬有加,那是谁呢,如此种种,越传越神。

现在觉得对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等于一碗正能量鸡汤,扫除了他儿时心中的阴霾,让他从此重视自己、看得起自己。当然,后来的王羲之并没有叫周老先生失望。

三、入木三分

王羲之大神据说七岁就擅长书法,神童吧,其实,我一直认为,像王羲之这样的大神一定是天赋所至,凡人是修炼不到这个水平的。

据说有一次,皇帝到北郊去祭祀,找来王羲之说,你不是字写得好吗,写个祝词吧,于是王羲之把祝词写到了一块木板上,写完之后,又派雕刻匠人去雕刻,结果刻字的匠人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削进去的深度足有三分,匠人实在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抛开分子运动论什么的,木质疏松什么的,墨汁的沉积能力强等因素,估计他的确是写得好,要不,这个词就不会因他而来。

四、东床快婿

现在说的东床快婿,其实也是从他这里来的,那一年王羲之16岁时。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俏佳人,才貌俱佳,尚未婚配,郗鉴视若掌上明珠,于是亲自为女择婿,他与丞相王导关系不错,找王导商量,王导说,好啊,我们家子弟多得很,你自己去挑吧,挑中谁都行。

于是郗鉴找来心腹管家,带了重礼去王导家,其实就是丞相府。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这是要择女婿啊,于是个个精心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管家找来找去,跟名单上一比,发现少了一个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这才见到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是真名士自风流啊)的青年人,王羲之对太尉择婿一事,根本无动于衷,你择你的,我自己过自己的快活日子。

郗府管家回到太尉府,对郗太尉说:“王府年轻公子二十多个人,都争先恐后,只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一听,那个高兴啊,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啊,走,快领我去。”一见之下,王羲之豁达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女婿。

既在东床,定亲又快,双方各自认为此是大快人心事,可不是“东床快婿”吗!

五、爱鹅

这个应当也确有此事,就是王羲之真的喜欢鹅,据说是从鹅脖子那里领会到了书法的真谛,这个不好说。

反正只要一听说那里有鹅,王羲之一定会去看,他自己的治下有个老婆婆养了一只鹅,据说很会叫,王羲之花钱买不来,人家不卖,于是就带了所有的亲友一起去看鹅,真性情啊。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山阴有一个道士,养的鹅也不错,王羲之去看了看,认为的确不错,说,卖给我吧,我花大价钱,那道士说不行,你不用给我钱,给我写《道德经》(另有一说是《黄庭经》总之是个经书。)就可以了,你写完,我把这一群鹅都给你。于是“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估计那道士就是为了书法才养的鹅也说不定。

一方是投其所好,一方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你给我鹅,我给你字,你好我好大家好。后来的书法家们,很多爱写鹅字,上图就是启功先生的鹅字。(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