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乱入:早期学术多诞生于宗教需要。太阳底下无新事,古埃及、两河如此,中国亦然,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就是为了阐释具有神学性质的经学而诞生的。
文史宴应用户布丁沙皇的订制,特邀文字学、书法达人白石生撰文,讲述《说文解字》的来龙去脉。有意订制、的朋友请移步此贴:文史宴|欢迎大家订制、投稿与参与
经学催生文字学
在我国文化史上,汉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汉惠帝四年废除秦挟书之律,文景之世渐开献书之路。汉武帝兴太学后,《汉书·儒林传》记载:
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於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
儒学由是大兴,宣帝、元帝之时,经学博士增至十四家,读经之士遍及朝野。
前代典籍遭秦火及楚汉之争,已经所剩无几了,博士所传的经书,大多是依靠伏生等宿儒口耳相传,到了汉代才重新用隶书写成的文本。隶书是汉代的通行文字,所以叫作“今文经”。
成帝时刘向等人奉诏入秘府校书,后向卒,其子刘歆继承父业。刘氏父子在校书时发现了不同于“今文”经书的“古文经”。所谓古文,就是用先秦古文字(主要是战国文字)抄写的经书,俗称“蝌蚪文书”。
目录学之父刘向
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字体不同。今文经用隶书书写,古文经用先秦古文。
2、内容不同。比如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所得的古文《尚书》,比伏生口授的今文本多出二十五篇。
刘歆想把古文经也列于学官,汉哀帝命令刘歆和五经博士讲论经义,从而引发了中国学术史上持续近两千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
今古文之争,是由经书版本的差别引起的。古文经作为先秦旧本,字形结构与汉代的隶书差别很大,文字内容的不同是引发两派争论的主要原因。
今文学家大多不知道古代文字的面貌,他们认为隶书就是仓颉所造的文字,父子世代相传,是不会改变的,而指责古文经书是“好奇者”向壁虚造的伪物。古文学家则说今文学家不明“字例之条”,随意曲解文字。
为了反驳今文学家的“打假”,古文学者就要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源流;指责今文学家“破坏形体、未尝睹字例之条”,就需要揭示汉字构造之规律,所以两汉的古文学家大多兼治文字训诂之学。
汉代文化的昌盛为文字学的产生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而今、古文经学之争大大加速了文字学创立的步伐。
经学催生文字学
字圣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镇),生卒年不详,其生平事迹史籍载之甚少,《后汉书·儒林传》下有八十五字小传: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曾追述其先世:
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
由此可见,许慎认为他是炎帝的后裔,远祖缙云氏辅佐过黄帝,其后又传至太岳。禹封太岳为吕侯,世袭至周,武王封吕侯文叔于许国,后代遂以国为氏。其后许氏一支迁往召陵,定居于汝水之滨,这就是许慎的祖先。
许慎自幼就很好学,后来成为经学大家贾逵的入室弟子。此后更加勤奋,博采众长,兼通今、古文经学,站在了时代学术的高处。他在从贾逵受学几年后就开始了《说文解字》的创作,历时大概十余年之久,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正月草就。
字圣许慎塑像
成书后的第二年,贾逵去世,许慎携《说文解字》草稿从洛阳返回召陵。
因为许慎才学很高,回乡后不久便被官府看中,被选拔为汝南郡功曹,后又被举荐为孝廉之士,再次入选京师。但许慎自感年老体衰,无意仕进,把时间都用在了《说文解字》上,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定稿后许慎遣子上奏,至初稿完成已有二十一年,一部书包含了他三十余年的辛勤劳作。
许慎虽然仕途平凡,但在学术上却著作等身,完成了《说文解字》、《五经异义》、《淮南子注》等多种著作。时至今日,只有《说文解字》一种流传下来,其他零星散见于各书之中。
《说文解字》与文字学的奠基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共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另有叙目一卷。正文依部首分为五百四十部,全书以说解文字的形体为主,兼明音义,是我国古代文字学的奠基著作。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博大精深。
其内容取材大致包罗了许慎以前的字书、金石资料,原书共收小篆字形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今本字数略有出入,乃遭后人篡改之故。)
2、解说精辟,言之有据。
许书之说解,首先取材于儒家经典,因为许慎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古文学家解说经籍,证古字之来历,纠正时人随意解说文字的弊病,所以他非常注重用经传训诂来说解。
其方法一是借文字证经书,二是用经书考文字。凡注明引经据典的,一共有一千余字。另外,许慎也十分注重博学通人的研究成果,书中时有引用。
3、五百四十部首的建立。
《说文解字》是按部首分类法统摄每一个汉字的,这是许慎的一个重大创造,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许慎把他所能见到的古汉字分列于五百四十个部首之下,按照“始一终亥、据形系联”的原则,把庞杂纷繁的汉字归纳为一个比较明了的系统,虽然还有欠缺之处,但开创之功不可没。
4、注重形、音、义三者相结合的原则。
文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记词符号,《说文解字》是适应文字学字书的编纂要求应运而生的,所以它也反映了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内在特点以及互相联系。
许慎对文字的说解,于每篆之下,首先说明字义,其次说明形体结构及音读。若有经籍、通人之说或别说者,再简要征引,这也使《说文解字》成为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更加丰富了它的内涵。
5、阐明“六书”条例,并且按照“六书”的原则来说解文字,奠定了文字学研究的基础。
《说文解字》
当然,《说文解字》也并非完美无缺,许慎分析字形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战国以来的文字,这些文字距离早期形态已经比较遥远了,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的结论。另外,东汉时期阴阳谶纬思想盛行,许慎生活在当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氛围的感染,在他的书中也有所反映。
千古流芳,泽及后世
《说文解字》成书后,在当时就受到了一部分学者的注意,郑玄在注经时就参考过此书。后来历经传抄,至唐朝时篆形已大量失真,说解文字脱误几不可读。肃宗时李阳冰工篆书,深得秦篆之法,于是他便首先提出刊定《说文解字》。
李阳冰刊定后的书早已失传,所以也很难知晓他的成果。从现存的李阳冰书写的石刻来看,有些字与今本《说文解字》的篆形很是不同。李对许慎的说解也多有补正,虽然有些伪误,可取之处也有不少。但是,以往的学者多抱“尊许为圣”的成见,把李阳冰所说一概斥为妄论,这却是不应该的。
刊定《说文解字》
李刊本《说文解字》在晚唐五代很快流传开来,学者中出现“为字学者,多从李氏之新义”的局面。徐铉、徐锴兄弟二人觉得有必要对《说文解字》重新整理诠释,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说文解字》,不受“妄说”所惑,因此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宋太宗雍熙初年,徐铉等人奉诏重新整理《说文解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将许书原来的十五篇,改为每篇分上、下而成三十卷。
2、增入新补、新附字。新补字是在许慎说解中出现但没有列为字头的文字;新附字是经典相承传写、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的文字。
3、根据孙愐《唐韵》的反切为各字注音。
4、对许慎说解简奥之处重加增注。
5、辨别正俗讹谬,但二徐皆不明古音,对一些形声字的声符妄加删削,这是二徐最大的弊病。
大徐本《说文解字》
从此,《说文解字》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官方版本,后称此本为“大徐本”,一直流传到现在。
总而言之,《说文解字》既是一部大型的说解文字的字典,又是一部总结汉代以前经学、小学研究成果的理论著作。清代朴学的空前发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学者都对《说文解字》进行过深入研究。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我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说文解字》是必须研读的。
欢迎关注文史宴
更多、更新好文章
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