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王重阳确有其人,不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中神通”,而是更出色

喜欢看武侠的人,肯定记得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的第一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夺得了《九阴真经》。

历史上确有王重阳其人,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立者,金庸小说是根据其真人事迹改编。虽然没有《九阴真经》,但重阳真人事迹比小说更精彩。

一、王重阳生平

王重阳是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他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年)抵山东,先后在文登、宁

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的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王重阳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其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

二、王重阳的贡献

王重阳文武双全,其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他使道教从哲理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王重阳融道、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经典。王重阳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不信白日飞升,以修炼内丹为成仙证道的手段。其修炼法下手功夫重在“清静”二字,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并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行苦修。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王重阳的清修主张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在金元时代得到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官方的全力支持,王重阳也被元朝皇帝先后册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和“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王重阳也被认为是全真道的开宗者,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

可惜重阳真人死后几百年后竟遭浩劫。“文革”时,重阳墓被掘,灵骨被抛,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赵茂忠偷偷将灵骨捡回虔诚掩埋,并于2005年交回重阳宫。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灵柩安奉大典在户县重阳宫隆重举行。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