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两句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孝的重要性,孔子亦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以说,“孝”是中国文化最深层最根本的基因。
中国文化最讲孝道,所以历代正史都设有所谓的“忠孝列传”,还有多种在民间流传的《孝子传》,对孝子大加表彰,对孝道极力宏扬。
作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范畴,“孝”是有其固定内容的。孝有两个层次,正如中湘黄氏族谱《家训》中所说,第一个层次的孝,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奉养父母,而孝的升华就是要立身行道,为父母、祖先和国家争光。
在中国古代,有所谓“二十四孝”,他们被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历史上的黄姓孝子不胜枚举,即如在“二十四孝”中,黄姓就占有两名:黄香和黄庭坚。
江夏始祖黄香是当今天下黄姓共认的血缘大始祖,他是一个以“孝”著名的大孝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语,名列二十四孝之首。
黄香自幼就知道孝敬父母,但命中多劫。当他才九岁时,慈母去世,他伤心欲绝,终日哀啼哭泣,以至身心憔悴、凄楚感人,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结束。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尽孝心。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亲之帷帐,使枕席清凉,蚊虫远避,好让亲人安寝;而一到严寒的冬天,又以其身温暖其父之枕席,好让父亲睡得暖热。他的孝敬父母的动人事迹,后来传闻天下。
当时太守刘护听说此事后,对黄香大加称赞,召他为门下孝子,并题字“门下孝子”赠之。后来黄香发愤读书,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终于官拜左丞、尚书令等显赫职位,家门荣耀一时,汉章帝还曾御赐“江夏黄童,忠孝两全,天下无双”。所以,黄香被后人算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在《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即列为一孝,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到了宋代,又有黄庭坚。据称黄庭坚天性笃孝,母病逾年,他都坚持昼夜探视,虽官至太史,仍然坚持每日亲手为患病的母亲洗涤便溺器物,从无间断。母亲过世后,他又结庐墓下,为母守孝,因哀毁过度,以至大病了一场。
黄庭坚虽是名闻天下的大文人和官吏,却能有如此深沉的孝心,实为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后人也尊他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在元人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将他的“涤亲溺器 ”列名“二十四孝”之一。
又如明代上海崇明黄氏家族的始祖黄正蒙,字明初,家谱上说他“母疾,汤药必亲尝,手涤溺污五年不少懈。”后来,母亲去世,守丧期间,他“毁瘠骨立”,可见亦很符合封建社会的“孝子”标准。
如果父辈遇害,儿子勇于为他们抱仇雪恨,在古代,也会被人们视为是一种孝的表现。比如著名学者黄宗羲,在父亲黄尊素被阉党所害后,暗藏铁锥在刑部大堂上痛刺仇家,他的表现就轰动京城,传遍朝野,当时“姚江黄孝子之名震天下”,后来事定还乡,“四方名士无不停舟黄竹浦,愿交孝子者。”
又如黄正蒙之子黄居纯,在经商过程中,有一次坐船,被海盗王惠卿等人逼迫至死,仆人冒死从江上背回尸体;黄居纯之子黄煜与黄炜为了报仇,“百计诱贼”,最后终于捉到王惠卿,“手磔三贼,剖心祭之”,也被人们称为“大孝子”。
历史上的黄氏孝子,见于史传、方志、家谱等文献记载的还有很多,正如明人顾清所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事者,固有自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