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一些议论普遍认为刘禅(小名阿斗)是一个昏君,甚至用“扶不起的刘阿斗”来形容他,本人依据历史上的事实来还原这位刘阿斗的本来面目: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
在历史上多有前朝皇帝临终托付朝中重臣辅助下一任幼君之事,如公子异人让吕不韦辅助嬴政,顺治将幼小的玄烨托付给鳌拜等四大辅臣。而吕不韦跟四大辅臣中的鳌拜拥兵自重,把持朝政大权,甚至越俎代庖,视皇帝为无物,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诸葛亮做的事情与吕不韦、鳌拜并无二至,不同的是,他虽然骄狂,我行我素,但自始至终确无反心,一心一意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此之外,青年刘禅也懂得以大局为重,尽量委曲求全,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尊敬,在刘禅看来,既然诸葛老师没有在老爸刘备去世之初取他而代之,自做皇帝,而是愿意继续当好“参谋长”,那么,他这个皇帝宝座诸葛老师是不会觊觎了!
再则诸葛老师满腹才华,好为人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越来越丰富,诸葛亮好为人师的愿望可以说是越来越强烈,那何不满足诸葛老师这个可怜的虚荣心,在他面前扮演一个好后辈、好学生的角色呢?
纵观刘禅四十多年的皇帝史,看起来几乎是无所作为,或者说是清静无为,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建树,在生活作风上也基本属于乖孩子一类,看了这些,可能有人会认为刘禅之所以清静无为,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作为。
其实,刘禅是有作为的,他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将蜀汉政权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使西南一隅民族矛盾缓和,老百姓基本上安居乐业。而且他做甩手掌柜,放手让诸葛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君臣和睦相依相扶几近三十年(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6月28日)。
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蜀,大敌当前,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南迁国都;有人主张归附东吴;光禄大夫谯周则力排众议,主张降魏。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派侍中张绍前往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军前呈递降表。
由于刘禅“识时务”,因而深受敌方优待,曹魏大概也是为了借之安抚人心吧,就在刘禅肉袒出降的当场,邓艾就以“承制”的身份,代表曹魏王朝宣布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发布公文时与之合署。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自己回去复命,把后主刘禅留在成都,后来蜀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刘禅留在成都不大妥当,恐有后患,于是就派人让刘禅举家东迁,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邑一万户,建安乐国,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后世都称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刘禅真的是傻子吗?一个“通明智达”的贤主,何以在亡国后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实际情况是刘禅到洛阳之后,发现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帝国封他为安乐公,而曹魏的实权派人物,刚刚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怀有戒备之心。因此,这位人称阿斗的蜀汉后主只得再寻求自保。
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装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身旁的刘禅本也哀伤于心,但他一看见司马昭那阴晴不定的面孔,一下子就提高了警惕,因而强充笑脸,喜笑自若。
一心以为刘禅是个“阿斗”的司马昭放下心来,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耶!”戏艺终了之时,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否?”一惊之后,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甚至骗过了与刘禅一起降魏的蜀汉旧臣郤正。
宴会之后,郤正对刘禅进言说:“主公方才的答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
几天以后,疑心仍未完全消除的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按照郤正的指教,刘禅背出了那几句话,并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只是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司马昭见了,心中有数(大概早与郤正有过沟通),突然说道:“你的话怎么这么像郤正的腔调?”刘禅假作一惊,睁开眼,说:“您怎么知道?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自此以后,司马昭忙于篡魏,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
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而阴险奸诈、疑心病特别重的司马昭居然真的被他骗了。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确实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271年12月,刘禅在洛阳病逝,终年64岁。在中国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禅的下场恐怕算是最好的,纵观刘禅一生,多数时间,命运多蹇,出生不久,即被父亲遗弃;小小年纪,被人买来卖去;当了皇帝,还是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临到最后,当了亡国之君,仍然要强颜欢笑,整日装傻,人生如此,活得真是太累太累了。
古人云,宁当圣世犬,不为乱世人,问题是不管乱世圣世,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困境和磨难往往更能造就英雄。而就刘禅而言,了不起的英雄也好,扶不起的阿斗也罢,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和政治秩序,注定了一个二世君主刘禅的一生只能是悲剧。可叹刘禅生于帝王之家,其雅量和智慧不幸被后人误读,留下的竟然是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和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更是悲剧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