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三国曹魏君主曹操,为何被称为枭雄?概因六点

三国时期是有名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枭雄,曹操就是三国之中的枭雄,那么他又有哪些符合枭雄的特点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历史记载中的曹操,在很多地方是矛盾的。比如曹操少年时飞鹰走狗、顽劣不堪,但他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多才多艺、文韬武略的人,身兼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多个标签于一身。

曹操的一生更是传奇,他没有出身皇室贵族,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才能成就伟业,曹操的生平,他最开始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他把割据的局面统一,然后统一了北方,并且开始实施政策,进行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魏国,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曹操就逐步的走向皇帝的宝座,到蜀国大将关羽死后,孙权向曹操称臣。

三国之中论到枭雄本色,曹操无愧于第一人。

为何后人对曹操的评价越来越高了呢,想必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豁达的人生观

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曹操既是英雄,也是当世之枭雄”,后来也在电视栏目《百家讲坛》中经常听到曹操的双雄形象。现在听起来确实不愧对此称呼,曹操具有豁达开朗、当机立断之心,他希望自己每战都能成功,即使失败,他也不会太过惋惜。

在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中,曹操败得是一塌糊涂,在孙刘的合作下,曹操几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尽管结果如此,他也只是哈哈大笑两声,轻叹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何以为奇呢。相比于夷陵之战后的刘备,曹操的人生态度就更显得有帝王的气魄。

二、强硬的政治手腕

董卓内乱被杀之后,汉献帝逃出长安,天下诸侯都不肯接这块烫手的山芋,就在天下共弃的时候,曹操看准时机,迎接献帝还于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如此,他在征战过程中,体恤百姓,以铁腕手段抑制豪强,受到了北方人民的热情拥戴。同时对于不服从他的汉朝元老,贬的贬,杀的杀,以强硬的政治手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定了曹魏集团的内部。

三、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大力扶植农耕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捡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他的这些举措,对于当时北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度使魏国成为三个国家中实力最大的一个。

四、礼贤下士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不重虚名,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可行法治,为了搜集人才,他先后在八年时间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所以在后期即使同时对阵孙权和刘备,他也可以应付,因为他手下的人才数不胜举,稳定后方有荀彧,镇守边关有张辽、钟繇,冲锋陷阵有张郃、徐晃,出谋划策有郭嘉、贾诩,可以说是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数量还不少。

五、带领大军纵横天下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宴请群臣,“横槊赋诗”,正谈笑间,忽闻雅声望南飞而去,于是在众臣的辩论中,他大声道,“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即使赤壁败北,他也能迅速重整旗鼓,灭马超,平西凉,征张鲁,下江南,与刘备决战于汉中,与孙权大战与合肥,颇有君临天下之势。在当时,曹操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无人匹敌,至于诸葛亮的用兵才能,那只不过是罗贯中将他过于神化了而已。

六、建安风骨享誉文坛

说到曹操,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他的文学才能,他的一些作品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被收录到中学语文课本中,被人们广为传诵,读过他作品的人都被他独具一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不仅在诗歌方面造诣深厚,曹操在书法方面也大有作为,但是传世的书法比较少,所以他是一代书法家鲜为人知,后世很多文学家和书法家将他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相提并论。

历史沉淀了评价曹操口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逆上的汉臣贼子。”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人物复杂多变性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对其人物所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形象。”正是因为曹操具有“奸”与“雄”二者皆具于一身,使其性格呈现正与反的矛盾两面性。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