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如何客观的评价郭沫若?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世人对他的评价极低?

郭沫若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非常高,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上仅次于鲁迅,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郭沫若虽然文学成就极高,但是世人对他的评价极低,世人为何如此痛恨他?

如何评价郭沫若,涉及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大家把郭沫若看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谈郭沫若用什么的标准来评价。按照百度百科上给出的定义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那么,这些家中哪个家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如果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冲突的时候,他会用哪种方式来做取舍。我的观点是他首先是个革命家,首先是个党员。如果是一个学者那么会最求真想为最高要求,如果是个诗人那么最求美为最高目的,而一个革命家,尤其党员党员。却是以和中央保持一致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因此在不同的领域出现冲突的时候,他会用党员的标准来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来做取舍。也就是他的首要身份是党员。

举一个目前的例子。每一个人都是公司的员工,同样还是家庭的成员。当工作和家庭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那么你会优先照顾那个,比如现在有的互联网公司要求,如果工作和家庭有矛盾的时候,那么员工就去离婚。而有的人则认为家庭很重要,那么就会辞职,来保障自己的家庭生活。

那么用党员的标准来评价郭沫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学术和文学创作都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在中央的政策出现几次重大的转折的时候,他的创作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的前后矛盾是和党政策的转变一致的。

他崭露头角是: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如果按照文人的路走下去,那么他中国新诗的奠基人的地位和文学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加入共产党: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安庆“三二三惨案”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郭沫若在朱德的家里,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随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蒋旋即通缉郭沫若,1928年2月郭前往日本避难。如果这个时候,他不加入共产党,而是继续在做他的中将军衔的总政治部副主任。那么按照他的才华,未来的地位也是光明的。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却选择了一个满是荆棘的道路,随时可以死的道路。如果真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有可能选择这个道路吗?

为共产党开始做学术研究:在27年到37年之间,共产党主要在和国民党做武装的斗争,而这个不是郭沫若的强项。因此,他开始用马列主义研究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为共产党准备理论的工具。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间,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但此理论后来遭到黄现璠等人的置疑,黄曾于1979年著文提出,认为中国没有奴隶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也就在传统的历史是帝王的家史。他开始努力的为党如何看待中国的历史,准备相关的资料了。当然从学术上来说,这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没有做到足够的深度。但是也看他的学术是以革命的需要为目的的。

为抗日工作:在37年到45年,中国革命的任务出现了变化,民族矛盾大于了阶级矛盾。抗日成了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在这个情况下,他作为原来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开始了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工作。按照百科的介绍:郭沫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国。在日期间他娶了一个日本籍妻子,这个妻子没有跟随他来中国。

回国后前往南京拜谒蒋介石,然后发表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对蒋介石进行颂扬,但并未请求蒋介石原谅从前的事情,不久拜见汪精卫。之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按照党的抗日主张就是,逼蒋抗日。在这个阶段共产党的高层也都在蒋委员长万岁,作为党的一份子当然也会按照党的思路,为蒋歌功颂德。拍拍蒋的马屁,但是,他们肯定不会认为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错的,所以也不会寻求蒋的原谅。包括后来的林彪在抗日期间喊蒋为校长。其他的将领给蒋的电报都称为委员长钧座,这是在这个时期的应有之意。

在这个期间没有带日本妻子一起回国,也是应有之意,在中日俩个国家在互相厮杀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的一个高级领导有一个日本妻子,那么这个的轰动效应比环球时报

的胡锡进用苹果手机来发微博支持华为更劲爆。在当时有日本妻子的几个选择,一个周作人,和自己的日本妻子一起,最后成了汉奸。一个是蒋百里,他的日本妻子和他一起回到了中国,和他同生共死。最后加入了中国的国籍。也就是跨过的婚姻最怕双方的国家出现战争,当这个时候就需要双方做出选择。任何的选择都是痛苦的,而这个时候,郭沫若的妻子没有向蒋百里的妻子一样和他一起回国,共同赴难,那么之间断绝联系乃至离婚,已经是难免的了。在爱情和国家中的选择,郭沫若不是一个爱情至上的,而是国家至上。抗日战争后期,他又实时的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这个文章做成了党的整风文件。

解放战争时期,他不是一个军人,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名流,在第二条战线工作,具体这些工作的成绩,没有人提到。解放后,随着中央定义一边倒的外交路线。那么作为共产党中才华最大的文人。则开始了为中央政策辩护的。

1949年11月,郭沫若写了《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来赞美斯大林。1950年,郭沫若发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一文,号召“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祝贺外蒙古独立,并且“向外蒙古人民告罪”,而不要“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XX反动地后面”,“对苏联‘愤慨’”。

对于这俩个事件,有些人认为是真的,有些人认为是假的。但是对于一个随时和中央保持一致的党员。他写这俩篇文章的背景是主席的第一次出国,为斯大林拜寿。这个时候,作为共产党的一份子肯定和中央保持一致。而当在50年通过艰苦的谈判,共和国收回了中东铁路和旅大特区。却无法收回外蒙古。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为中央来辩驳。

同理,在文革中,当中央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也必须想办法为四人帮歌功颂德。当文革结束的时候,他有必须作诗歌颂粉碎四人帮。当中央决定大家一起做诗歌的时候,他也必须写一些白开水的诗歌。

因此,评价郭沫若,必须把他的党员,要求和中央保持一致放在第一位。而他的政治才能相对有限,因此大部分就像清朝纪晓岚一样,是个文人。他的部分作品就像过去的应制诗一样,应制诗都是在大型的朝廷的活动的时候,大臣们做的拍马屁的诗,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马屁诗,很少能流传下来的。而作为一个文人,对于历史上的这些事情应该很清楚的。但是他还用自己的才华和名誉去做这些事情。只能用鲁迅的一句诗来评价“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只做一个俩耳不闻窗外事的高傲文人很简单。但是在一个乱世,把自己的高贵建立在对国家的痛苦不闻不问上。而为了一个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学术,乃至荣誉的人,确是很少。

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让世人痛恨他?

一、风流成性,德不配位。郭沫若一生有3妻子,原配张琼华,为包办婚姻,两人结婚5天后,他就离家出走,但他为人很不地道,不喜欢就离婚呀!但他一直就是拖着,让张琼华活活守寡了90年,换来的是他1939年回乡时的鞠躬和无儿无女孤老终生。第二女人是个日本人安娜,在他留学日本期间两人在一起了。安娜为了他与父母断绝关系,却换来的是1937年不辞而别,没办法安娜来到中国大连,为了郭沫若生了4个子女,却一直只是情人,一直跟子女居住;第三个女人于立群,两人在1938年郭沫若刚回国后就同居在一起,后来二人正式结婚。结婚之后的他也不安分,风流成性,继续拈花惹草,还染上了性病,传染给妻子,后来于立群自杀身亡。他一生亏欠了3个女人,风流成性,这样的品行,难怪鲁迅骂他是“流亡文人”。

二、墙头草,懦弱,胆小,没有骨气,缺乏气节,在历次的大环境中,他摇摆不定,搞起了投机,一会骂这个,后来一看人家得势了,他又很不要脸地捧起了臭脚。他一生就是个墙头草,没有一点文人地骨气和气节。

三、学术界的“挖墓狂人”,他一生热衷于挖墓事业,哪里都有他地身影。明朝万历皇帝地定陵也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才实施的考古挖掘。结果大家都知道万历皇帝的精美龙袍瞬间成为一堆碎布,造成了考古史上的重大损失。这还没有完,随后他还提议要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墓,还好被即使叫停了,否则的话,又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在马王堆汉墓,有他的身影,他很是胆大地品尝了古墓中地千年美酒。正是由于他如此热衷于挖墓事业,因此被称为学术界的“挖墓狂人”。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