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郭嘉是个怎样的人?对郭嘉的评价

首先 大家在看这贴前 需要先从对郭嘉的盲目好感中解脱出来 要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问题 我这篇文章并无贬低郭嘉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说他的一些人品问题 顺便再提一下他的才能 我的重点在人品 请大家反驳时不要以才能驳之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郭嘉投靠曹操时是在198年前后 此时曹操召见群臣 论以天下事 此时郭嘉便发表了他的那篇十胜十败说 先不说他那段话的正确性与否 此时郭嘉才投向曹操 试问他对曹操了解多少 充其量只不过是隐居时或多或少听过点关于曹操的传闻罢了 然而 他那十胜十败说的大意 曹操自己说过 荀彧说过 贾诩也说过,然他们所说皆言到既止 不似郭嘉般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

1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荀彧传)

2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武帝纪)

3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传)

当然天下有此想法者多矣 为何他们却不象郭嘉般大搞阿谀奉承之能事 上此三人所言 实为看透表面说本质的好言呀 反观郭嘉 将上面三人的话揉捏整合后添油加醋的这么说上一通 专挑曹操爱听的讲 极尽诋毁袁绍之能事 所以袁绍也就因为他的那一段话被遗臭万年 以至于陈寿在给袁绍写评语时也深受其荼毒 堂堂一个四世三公的袁绍 竟被郭嘉诋毁于斯

再就讨吕灭刘方面说说

大家一提到郭嘉 或多或少会说灭袁谭与三郡乌丸的事 认为这是郭嘉的最大功绩 其实不然 请看

3 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田畴传)

4 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武帝纪)

这把献攻刘备计也否定了 本来拥郭派就本着这两条叫嚣 现在都被否定了呀 现观之郭嘉在此二点上一无是处 不过只能赞叹罗贯中的春秋笔法之妙罢了

再就他的官职说说

曹操的座右铭是为才是宜 这点大家都清楚 然而他在曹营干了十有一年 从最初的司空军祭酒 到死了还是司空军祭酒 而与他同时进曹营的人大多早已飞黄腾达封侯的封侯 将军的将军 为何奉孝迟迟不动?

然而世人大多把郭嘉比做军师 大家一看到给君主出过些点子的人 总要为其冠名军师 其实不是谁都能当军师 也不是谁出过些点子就能当军师 军师有正式的名称 比如军师将军 前后左右中军师之类的

郭嘉只不过是一个司空军祭酒 还轮不到当军师 你没看毛玠之流都能当军师 若郭嘉真那么行 早当军师了 还当个啥祭酒的

还有大家还经常把他比做参谋长 这点跟上面那点类似 那他是参谋长 荀彧、荀攸等人往哪摆 毕竟参谋长和智囊团成员是不同的

再来看一段记载

5 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郭嘉传)

这是何等的迷信之言 拥郭派拿出此等言语来证明郭嘉的料人之智 未免也太——

还是来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吧

6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荀彧传)

同样是料人 然而看看荀彧的 与郭嘉便很不相同 荀彧是以理以情 说的字字在理 句句入情 反观郭嘉 还是那句话 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为什么说郭嘉品行不端呢

7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郭嘉传)

郭嘉从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 放荡不羁之人 陈群为其指出 他居然未有悔改之意 反而意自若 也就是越说越来了的意思 何等无聊 也是曹操当时正是用人之时 还没空搭理他

或者大家又会举曹操在郭嘉死后说的一些话来反驳我 那就先看看这段

8 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郭嘉传)

我并不否认郭嘉的才智 然而此类抓典型的话 未可当真

9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郭嘉传)

也就是敢往南方跑 不怕死 为啥别人不去南方 因为别人不仅为自身计 也为国家计 不象郭嘉 就想挣个表现 打肿脸充胖子

最后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所谓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看看跟郭嘉同列一传的人都是些何等样人吧

程昱——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程昱传)

董昭——徵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苏则传)

刘晔——或恶晔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谚曰“巧诈不如拙诚”,少子陶, 亦 高才而薄行,官至平原太守(注意这个亦字)(刘晔传)

以上诸人 皆高才薄行之辈 郭嘉与其同列 亦未失其伦也 所以纵观此人一生 实为溜须拍马 长于献媚 脑袋削尖 有空便钻之辈也

其实我并不排斥郭嘉,首先我认同他在曹操称霸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个人比较反感一味的吹捧,甚至不切实际,或者选择性失明般的吹捧,我觉得这并不是读史评价古人的态度,对古人客观的定位才是对古人的尊重,才能从历史人物身上真正学到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