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清末状元'张謇的一句什么话让慈禧失声痛哭?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使当现行体制遭遇不测、命悬一线时,他仍旧会为其效命奔波,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旧体制的“愚忠”,只是为了将民族革新的代价降到最低点;但是如果这个体制真的被排挤出局,张謇就会毅然决然与新政府展开合作,而决不会对旧时代存在丝毫的留恋。无论处于任何政治集团、任何人主宰的政府,他都会勇于站到前台严厉批评当局的失策。

张謇这样的态度却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从1907年春开始,他受到慈禧太后4次召见,最高统治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有益建言。据他后来的回忆,慈禧太后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张謇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还如实陈述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等世情。又言及海外留学生对国内官员腐败和宪政进程不满,纷纷拥护革命,民心涣散令人震惊。慈禧太后闻此不禁失声痛哭。

张謇曾直面向慈禧太后问道:改革是真还是假?

太后愕然:因为国家形势不好才着手改良,改革还有真假不成?

她在张謇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心力交瘁:“我久不闻汝言,政事败坏如此。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召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

其实慈禧太后在新政中、在宪政改革中也是大体跟着革新的潮流往前走,她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她的铁腕和权力保证了大局的平衡和稳定。

1908年11月14日,37岁的光绪皇帝拖着久病的身躯在孤寂之中离开人世。

第二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随之去世。慈禧太后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张謇中国唯一一个第六十名的状元

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

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呐,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要打破常规,要选一名有久远纪念的人当状元。

慈禧就问:怎么为久远呢?

他说:依臣之见,往年是第一名贡士当状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

慈禧一听说:哎,倒有些道理。但并没有最后表示可否。

后来,翁同和就找考相公布臵:?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你们所有考相公都要送礼品,这个礼品不要你们送钱财,而是要你们每人送一个条幅。

话说西太后六十大寿,六十名进士都要写对贺寿。张謇想,太后六十大寿,自己又是第六十名进士,应该把这名次的六十跟太后寿庆的六十联起来才好。他主意拿定,摆开文房四宝写起来。写的是:

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写到底,年字的最后一笔,落笔时高了些,成了出头的年。

六十大寿前一天的晚上,西太后在百官陪同下前去观赏贺幛贺联。

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臵上。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眼睛突然一亮:噫,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哩。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象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张謇就站在一旁,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此话好象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三条钥匙挂胸前开心开心真开心,嘴巴更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哈哈——倒有状元之才!

西太后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立即又是一阵磕头,一边磕一边说:太后、皇上英明,谢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万寿无疆万万岁!太后一看,心想勿好,本是开心辰光的玩笑话,他张謇怎么当起真来了呢?若说点状元,那是明天五更三点皇帝的事,你是谢嗲个恩啦?转念一想: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么,将错就错算啦!于是收起笑容正色道:?众卿听着,多蒙皇帝孝道,文武忠心,在本后六十大寿之际恩科取士,又特地将状元郎排

在六十花甲之位,借此吉日良辰,要我恩准加封。为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准各位所请,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

这样,张謇就成了恩科状元。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