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正身份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说起赵云,大家想到的第一身份就是《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这里要说他是文臣,怕是要遭喷了。可你去成都武侯祠游玩,便会发现,赵云确实端坐在文臣廊中,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武侯祠是建于唐朝之前,由朝廷出资修建的,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行为,最初和祭祀刘备的昭烈庙相邻,一直到明朝初年重建时才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格局。这也就是说,成都武侯祠将赵云归类于文臣,其依据是来自正史《三国志》,因为那时候《三国演义》根本还没成书,所以应该是可信的。

《三国志》中对赵云的描述,除了机智、忠义、勇敢的标签外,并无一句提及他是武将。

一、

  

   公元191年,赵云受到常山郡百姓推举,率本郡义勇之士投奔公孙瓒。有人好奇,赵云若不是武将的话,百姓为何会推举他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汉朝有很多举孝廉的例子,跟是不是武将没关系。当时公孙瓒对他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依附袁绍,你咋不去,偏要跑到我这里来?”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这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一般武夫怕是难以说出,由此可推测,赵云定是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二、

当时刘备也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之深交。但是刘备对他的认识和喜爱过程,并非惊奇于他的勇武,而是从他的谈吐和仪容开始的。

一次,公孙瓒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御袁绍大军,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相当于“掌书记”的职位。这个职位在三国时期,多为文人所担任。

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武备为第一要务,所以文人随军督军、充任武职是常有的事儿。比如,诸葛亮和庞统都是文臣吧,可他们都做过军师中郎将;陆逊是典型的书生吧,却能都督兵马。所以说,赵云后来虽说一直在刘备军中担任过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武职,可并不能说明他就一定是武将身份。

三、

有人说了,赵云不是武将,怎可能两次救阿斗?还生擒过夏侯兰,在定军山之战中挫败曹军?我们接着来看。

  

   第一次长坂坡救阿斗,《三国志》并未做详细记载,只说赵云发现阿斗和甘夫人等走失,立即调转马头去寻找,被人怀疑是投奔了曹操,刘备不信,没多久,赵云就抱着阿斗,保护着甘夫人回来了。第二次救阿斗,是孙权在听说刘备西征益州后,便派人去接孙尚香回来,并叫她带着阿斗一起归吴,赵云和张飞在长江截住了东吴的人,并成功夺回阿斗。

第一次属于寻找,和武将身份无关;第二次是和张飞在一起,赵云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很难说。至于夏侯兰就更不好说了,他充其量不过是名法务工作者,而非真正的武将,或许赵云比他勇敢,所以才做了人家的俘虏。

定军山挫败曹军时,赵云更多的还是发挥智多星的角色。

黄忠去抢曹军的粮草,后来赵云见其没回来,这才率兵前去营救,打不过只好突围,顺带救出了张著。回到大营后,面对曹军的四面合围,赵云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便退走了。赵云乘机命军士用弩箭射杀曹军,曹军大惊,互相踩作一团,坠入汉水淹死者甚多。

四、

从刘备对赵云的任用来看,他的真正才干也是智囊团和管家而已,并非武将。

赵云一生也不曾斩杀一员名将,不曾拔得一处要塞,不曾破过一次大敌,不曾领过重任或为先锋或为统帅,不曾独当一面、加高官而成封疆大吏。很多人说刘备眼瞎,不重用赵云,实则不然,刘备看人的眼光即便不能和曹操比肩,但也相差不远,否则也无法创造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伟业。

  

   所以说,刘备绝无可能对常年跟在身边的赵云看走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赵云不是武将,胆气是够了,可力量不足,做做管理工作足矣。

刘备这么做的目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要其扬长避短。既能处变不惊,又能有条不紊地保护自己、家人和群臣的安全,同时还能用其远见卓识的大局思维来帮助自己,非赵云莫属。

五、

赵云确有非凡的政治眼光以及超人的大局思维。

刘备刚得成都时,就打算将成都的名田宅邸分赐给手下诸将,赵云则引霍去病的故事来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关羽、张飞被害后,刘备决心向东吴寻仇,赵云又及时劝谏其不要伐吴。

以上种种,足矣说明赵云作为文臣的大局观念和敏锐的政治判断力,这正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所不具备的。因此他被后世赞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所以说,成都武侯祠将赵云归类于文臣,是真实的。如果非要说他是武将的话,倒还不如说他是最勇敢、最有魄力、最有武将气质的一代文臣。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