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奸雄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玩什么阴招?

历史上的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都并非那各时代的人,不可能去一睹他的风采,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历史留下遗迹中,找到一丝丝痕迹,把曹操的真实面目找出来。

毫无疑问,曹操平定北方、发展屯田、恢复中原经济这些功绩是无法抹去的,但是也不能对这些过分的夸耀这些,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主观上仍然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就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觉醒了,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着你难道能说我们还要感谢英国么?当然,我不能否认曹操这些功绩,否则我就成了我上面说的那种人了,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脚?但是,过分地夸耀总是不对的,你说呢?

   曹操自己想不想当皇帝,到底他有没有野心,这点是争议最大的了,要说这个话题,我们还是要从曹操的三次求贤令说起。求贤令和曹操的野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让我慢慢道来~历来对曹操的求贤令,都是持称赞的态度,认为曹操这项举措,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并借以后的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来证明,推动历史的发展,我想这是曹操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他当时的目的绝对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纯,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霸业的一个铺路石。什么?你说我这是恶意揣测?那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首先,从求贤令的颁布时间来看,第一次求贤令就是在赤壁之战后不久颁布的,而这个时间,曹操集团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且曹操在此时此刻实力还是很骇人的,如果真的是为了求人才,为什么不在之前敌强我弱时,真正的需要人才的时候呢?

其次,再从求贤令的实效来看,三国志魏书里面被立传的那麽多人中,但是偏偏是属于这个时间段归属曹操的人却是很少很少。事实上这个时间段里取的人才也的却很少。还有一个例子,很早就有人把曹操时代的人才按时间的阶段分成了四个部分:初步阶段:包括诸曹诸夏侯,荀彧、李典等。豫州阶段:包括郭嘉、程昱、刘晔等,也包括这个时候归顺曹操的贾诩、张辽、徐晃等。河北阶段:包括张郃、陈琳、崔啖、田畴等袁绍旧将。荆州阶段:包括文聘、王粲等刘表旧将。而偏偏就不包括求贤令发出后的那些将。

   再次,从求贤令的具体实施来看,曹操虽然表面上答应了毛玠、崔啖的建议,但是另一方面却又用实际的条文阻碍其实施。最后,从求贤令的事实上的影响来看,求贤令并没有为曹操求得贤才,相反却时为曹操的称王扫平了道路。这话怎么说呢?求贤令中有一条就是恢复五等制,这个五等制也正是曾经王莽恢复过的。刘邦曾经公开宣称:非刘姓永不封王。恢复五等制的目的也正是为曹操自己以后称王作准备。

如果明了了这一点,以前的很多问题就很好解释了,比如迁都许、汉官多魏官、孔融之死等等不大理解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说来,曹操自己说:“我为周文王矣。”也正是暗示自己的儿子是武王,不知道自己这样得来的东西,几十年后被司马氏照葫芦画瓢照搬了过去,自己苦心经营最后是为他人作了嫁衣,曹操会怎么想?

 

    当然了,不能否认这种改朝换代方式不好,相反,用和平的革命总比暴力带来的破坏要少得多,南北朝时期多用这种方式变革,这些不能不说对历史没有好处。但也不能用这个夸耀曹操吧?同样,曹操几千年前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有着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所以他那样做,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另一方面:曹操自然也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麽残忍。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耀他。你说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