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今天3月22日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忠实代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3年10月,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他窃夺了全国统治大权,就开始做起“皇帝梦”来。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民党,撤销了国民党员的议员资格。后来干脆下令解散了国会,又炮制出新的《约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可以无限制地连任,总统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袁世凯要把共和国变成家天下的野心暴露出来。

为了推行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向中国提出了21项条件,以实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同时暗示:“只要大总统承认这21条,日本政府就希望大总统再高升一步。”袁世凯接受“21条”的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21条”才没能实行。ǚ@ìěá&ǎě

袁世凯虽然要当皇帝,但他却不急于粉墨登场,甚至说:“我连总统都不愿意当,哪里还想当皇帝!”他口头这样说,可暗地却加紧制造复辟帝制的舆论。他要为帝制涂上一层“民意”的色彩。于是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和袁世凯的爪牙组织了“全国请愿联合会”,为袁世凯当皇帝摇旗呐喊。在1915年10月又召开了所谓“国民代表”会议,各省“代表”向袁世凯呈献“推戴书”说:“我们以国民的公意,推戴现在的大总统袁世凯当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故作姿态,将“推戴书”退回,表示要“发扬共和”。当“推戴书”第二次呈上时,袁世凯便不再推辞。

袁世凯身着新设计的洪宪后皇帝戎装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接着,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可惜好梦不长。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人民决不允许帝制复辟,反袁、反日的爱国运动迅猛兴起。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公开号召人们“乘时奋起”,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一向拥护袁世凯的进步党也走上反袁道路。连北洋军阀集团内部,也明显分化。没等袁世凯黄袍加身,云南蔡锷就发起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历史上今天)

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可还以大总统自居。但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武装起义,挂起护国军的旗帜,要求惩办袁世凯。袁世凯恼羞成病,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1914年3月22日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开始使用人体模特

1914年3月,上海图画美术学院西洋画科三年级学生,按教学计划拟采用人体模特儿写生。

因国内尚无先例,不论男女模特儿都无人肯做,不得已找了一个小孩代替,年约15岁,名叫和尚,是该校使用的第一个人体特儿。

学生提出改用成年模,但旧俗难容。后有一青年愿以高价半裸,不肯全裸。学校再以重金招雇模特儿,来者一进画室竟都含羞而逃,连续20余名。至最后一人,学校不准他临阵脱逃,否则罚款。他胆怯脸红,宁愿罚钱。询其身上有否皮肤病,言无。经再三解说,遂同意试试。虽裸身在画室,可是肌肉显得十分紧张。

1928年3月22日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下旬,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向工农革命军部队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为:(1)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个红薯;(3)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为:(1)上门板;(2)捆铺草;(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借东西要还;(6)损坏东西要赔。

书写在战士们背包上的“六项注意”

1941年3月22日国民党设立上饶集中营

1941年3月,国民党政府在江西上饶建立集中营。“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集训总队”和“特别训练班”两个单位合并为“中央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由第三战区情报室专员、军统特务张超负责,这一机构便是上饶集中营的对外名称。

上饶集中营由七峰岩、周田村、茅家岭、李村和石塘等5处集中营组成,因都在上饶城附近,所以统称为“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共囚禁1000余人,其中主要是新四军将士和东南各省被捕的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党政人员中的所谓思想犯,较著名的有叶挺、冯雪峰、林植夫、黄诚、李子芳等。被捕人集中营者,一般先押于七峰岩,然后周田村,最后进入茅家岭。

七峰岩是政治犯软化所,关进这座集中营的犯人一律带脚镣,不许相互谈话,不准看书报,通过个别谈话和强令犯人阅读反动小册子等办法进行政治软化。经过七峰岩的软化阶段,如果还不能达到被囚人自首的目的,就将其转到周田村,使其进入苦役阶段。

周田村集中营是一个苦工营,几百名囚犯被关在有铁丝网的大围墙中,每天都干抬木料、打土墙等苦工。如犯人还不自首,就将其转入茅家岭。茅家岭集中营是杀人屠场,凡是送迸这里的人犯,都要被钉上沉重的脚镣,并遭受种种惨绝人寰的野蛮惩罚,纵然不死也奄奄一息。

1956年3月22日马丁·路德·金因抵制黑白分离而被判有罪

1956年3月22日,牧师小马丁-路德-金因组织蒙哥马利和亚拉巴马的黑人在公共汽车上强占白人的座位而被视为有罪,可他发誓要用“消极抵抗和爱的武器”来继续进行抗议。给金定罪一个月以来,南方种族关系恶化。

3月1日,亚拉巴马大学董事会宣布“永久性开除”黑人女学生奥瑟琳-露西。她是联邦法院批准进入该校的。董事会无视法庭的命令,以她曾“造谣中伤”校领导为由将露西小姐开除。董事会认为如果露西信口雌黄而不受惩治,那么学校的纪律将受损害。

3月5日,最高法院裁定,该院1954年对布朗托布卡教育局案所作决定,即认为在公立学校实行黑白分校制是非法的,这对靠税务费支持的学校同样有效。这一项有关民权的决定是在北卡罗来那大学从种族观点出发拒收三名学生之后发布的。

马丁-路德-金

少数党领导人批评艾森豪威尔没有采取行动来保护公民权之后,他在昨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争取使各种族机会平等是全体南方人的义务。”

1968年3月22日林彪、江青等制造“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

1968年3月22日,林彪、江青一伙出于篡党篡军的需要,设下圈套、捏造罪名、突然袭击,制造了所谓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杨、余、傅三人当时分别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空军政委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职务。3月5日夜,傅崇碧为当面汇报清理鲁迅书信手稿去处,与中央文革办事组事先联系好,然后带三人分乘两辆车赴中央文革所在地,经允许后驱车进入。但落入了江青一伙预谋的政治圈套。3月22日凌晨到25日,林彪、江青等人接连召开全军部分师以上干部和北京卫戍区、北京军区干部战士大会时,一口咬定傅崇碧带人“武装冲击中央文革”去抓人。其后甚至捏造说傅崇碧的秘书用装有手枪的皮包打了江青的腰,“后面车最低限度有一挺机枪”等等。并进而诬陷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为二月逆流翻案”,“是‘五·一六’的黑后台”。林彪诬陷捏造杨成武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同余立金勾结要夺空军的领导权”,“同傅崇碧勾结要夺北京市的权”,“杨成武三次下命令给傅崇碧冲钓鱼台到中央文革去抓人”。诬陷余立金是“叛徒”。25日凌晨1时35分,毛泽东接见全体到会成员,表示对处理“杨、余、傅事件”的支持。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命令,撤销杨、余、傅的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温玉成为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3月25日军委办事组改组,由黄永胜、吴法宪分任正、副组长,成员为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随后,决定军委常委不再开会,军委办事组取代了军委常委。林彪一伙就此控制了军委很大一部分权力。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等人遭到残酷迫害,并在全国范围内株连了一大批人,有的致残、致死,造成严重恶果和影响。1974年7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为杨、余、傅三人平反恢复名誉,宣布:杨、余、傅问题是林彪搞的,搞错了,宣布平反。中央、中央军委重新安排了他们的工作。1979年春,中共中央为“杨、余、傅事件”彻底平反。

1971年3月22日林彪指使林立果等制定“571工程纪要”

1971年3月22日,林彪、叶群指使林立果、周宇驰等人在上海制定了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取名为“571工程纪要”。他们妄图在“军事上先发制人”,强调“不管准备或没有准备好,也要破釜沉舟”,阴谋利用“上层集会一网打尽”或利用轰炸、车祸、暗杀、绑架、城市游击等小分队等“特殊手段”,发动反革命政变,杀害毛泽东主席,“夺取全国政权”或制造“割据局面”,建立林氏天下。按照这个反革命的《“571工程”纪要》的规定和要求,林彪反革命集团立即行动起来,急不可耐地加紧了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步伐。

1989年3月22日美国水域发生严重的石油污染事故

1989年3月间,美国水域发生了迄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事故。

长937英尺的“埃克松-瓦尔代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岸外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被撞出一个窟窿,导致大量泄油。其问约有1000万加仑原油漏人海中;使长达100英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对包括海豹、水獭和迁徙的海鸟在内的野生动物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埃克松-瓦尔代兹”号

1992年3月22日阿根廷发生爆炸事件

1992年3月,阿根廷发生了一起恐怖主义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8人死亡。

1996年3月22日美国女宇航员露西德进入太空

回到地球后,露西德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接见1996年3月22日,美国女宇航员、生物化学家香农.露西德(当时已53岁),乘坐“亚特兰蒂斯”号宇宙飞船,在“和平”号太空站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从事研究工作。她在那里生活了188天,同年9月26日返航。

露西德,1943年1月生于上海,父亲是美国传教士。她自幼就梦想当火箭科学家。1978年才考入美国航天局,成为美国第一批6名宇航员中的一员。

这次是她第四次飞行(1985年第一次飞行)。她已累积了223天的太空飞行记录

美国女宇航员露西德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