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大宋帝国鼎盛形势图
中国历代开国君主里,宋太祖赵匡胤是知名度比较低的,也是最被低估的一位。从表面来看,赵匡胤仅仅是初步建立大宋帝国,初步统一中国。不仅没有对外开疆拓土的功绩,甚至还遗留了两个小割据政权下来。确实没有被低估。实际则不然。
图二 大唐帝国鼎盛形势图
宋太宗赵匡胤最大的功绩,不在于统一了中国,而在于他彻底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藩镇自从诞生,到被赵匡胤解决,在两百多年时间内,一直是无解的顽疾。对社会的祸害比一般的军阀割据要大的多。藩镇不同于军阀,藩镇因为“合法”掌握辖区内政权,财权,军权,使得整个社会从中央集权变成了周朝那样的“封建制”。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藩镇割据”两百年乱世的形成与如何被宋太祖终结。
图三 安禄山鼎盛形势图
藩镇起源于大唐帝国的节度使。因为大唐帝国对外四处用兵,使得边防压力较大。于是,为了应付战争,产生了节度使同时掌握财权,军权,政权的畸形制度。节度使制度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内地承平日久,节度使开始尾大不掉,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图四 安史余孽-藩镇始祖-河北四镇
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大消耗了大唐帝国的国力。八年之后,大唐帝国无法彻底消灭叛军余部,便被迫承认他们,使他们维持之前节度使的地位,形成了事实上的藩镇。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一直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于是,藩镇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并最终造成了大患。
图五 唐末藩镇乱像
安史余孽被朝廷赦免后,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继续招兵买马,维持事实上独立,并继续对抗朝廷。处于无奈,大唐帝国中央被迫在安史余孽周边广泛设置藩镇,以毒攻毒。这些新设置的藩镇,有的继续效忠中央,有的与安史余孽同流合污。中央与藩镇地方之间,上演了一幕幕的合纵连横,乱象让人惊叹。黄巢起义后,天下更乱,完全变成了一个藩镇社会。
图六 藩镇集合体的开创者-后梁
黄巢起义后不久,大唐帝国彻底灭亡。虽然大唐帝国灭亡了,但是,藩镇不仅没有消亡,反而继续壮大,并形成了一种藩镇集合体制度。每一个大的藩镇下面,都是一个个小藩镇。这些小藩镇构成了大藩镇的基础。整个五代时期,所谓的中原政权更多像是一个诸侯盟主,而不是割据集权的军阀。小藩镇随时有反叛的可能。如何维持,全部看大藩镇首领的个人能力如何。
图七 未解决藩镇问题而被葬送统一天下可能的后唐
下属藩镇阳奉阴违的情况,如果遇到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可能被压制。后唐李存瑁就是这样一个人。后唐李存瑁继承节度使之位后,励精图治,全力压制下属藩镇,终于集合了力量,不仅统一了整个北方,还消灭了西蜀,有望重新统一中国。就在这时,李存瑁暂时放松对藩镇的压制,正巧爆发内乱,于是,下属藩镇纷纷造反作乱,后唐统一天下之势被葬送,李存瑁也死于乱军之中。
图八 后唐之后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后周
李存瑁之后,中原政权无人再敢削藩,维持着中央与藩镇地方的一种动态平衡,一直到后周柴荣即位。柴荣是李存瑁之后,五代最有作为的君主。柴荣充分吸取李存瑁的经验,一方面武力压制下属藩镇,另一方面开始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存在的根源。这个时候,赵匡胤开始追随柴荣,并成为柴荣亲信。因为成为了柴荣亲信,所以,赵匡胤对藩镇问题认识很清晰,并知道如何去彻底解决。
图九 宋太祖像
就在柴荣准备彻底解决藩镇问题的时候,突然病死。赵匡胤抓住机会,同样利用掌握军权的机会,兵变夺取政权。赵匡胤夺取政权后,立刻着手解决藩镇问题。赵匡胤先是通过武力解决威胁最大和不听从中央号令的藩镇。其次,下令收缴藩镇财权归中央。再者,赵匡胤重用文臣,让文臣领兵。甚至赵匡胤刻意,畸形的“重文轻武”。
图十 初步统一天下的大宋帝国
在赵匡胤的努力下,藩镇制度丧失了存在的基础,节度使称号逐步成为荣誉称号。祸乱中国两百年的藩镇制度终于被彻底解决。
如果没有宋太祖的努力,藩镇制度继续持续下去,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变成欧洲那样的“封建社会”。也有可能在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下,无力反击,被草原民族入主中原。从这个意义来看,宋太祖绝对是功劳巨大,绝对是被低估了。这种再造中华的功绩,绝对不比汉武大帝对外开疆拓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