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但档案里的地名还是可以参考的。
1、西域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2、占城国
占城(137~1697)champa kingdom 即占婆补罗(“补罗”梵语意为“城”),简译占婆、占波 、瞻波 。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王都为因陀罗补罗(今茶荞)。中国古籍称其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从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五代又称占城。据当地发现的国碑铭,始终自号占婆。
3、爪哇国
爪哇国(梵文名yavadvipa),又作叶调、诃陵、阇婆、呵罗单、耶婆提,古代东南亚古国,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唐朝时,一度为佛教国家。宋朝时分为三国,东爪哇最强,后为三佛齐所灭,信诃沙里国崛起后,在爪哇岛上建立了满者伯夷王朝,伊斯兰教兴盛。元朝时,元军大举征伐其地,败于满者伯夷王朝。明朝时为明朝藩属,屡有入贡。后来,荷兰在此地建立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并于不久侵占全境。二战后,独立,并入印度尼西亚。
4、三佛齐国
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国无所产,而人习战攻,服药在身,刃不能伤。陆攻水战,奋击无前,以故邻国咸服焉。蕃舶过境,有不入其国者,必出师尽杀之,以故其国富犀象、珠玑、香药。其俗缚排浮水而居。其属有佛罗安国,国主自三佛齐选差。
5、暹罗国
暹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สยาม(sayam),英语为siam。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6、南天竺
南天竹,又名南天竺,贵州俗称野猫伞(学名:nandina domestica),属小檗科南天竹属,原产于中国,是常绿植物,夏季开白花或粉红色花,果红色。其全株有毒。若误食会产生全身兴奋、脉搏不稳、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意识模糊等症状。在日本,南天竹有消灾解厄的意涵,是受欢迎的年花之一。
7、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8、古里国
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zhikode)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冲。这个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古国频频出现在中国古籍之中,宋时称作南毗国(namburi),元时称作“古里佛”,明时称作“古里”,而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纪中称作卡里卡特(kalicut),有时也作公鸡堡垒(cock fort)。
9、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中国有友好往来。
10、忽鲁谟斯国
忽鲁谟斯,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1、木骨都束国
木骨都束国,印度洋西岸名城,今非洲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就是昔日古木骨都束国所在地。郑和曾于公元1417年、1421年和1431年3次远航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在索马里的布拉瓦郊区,有一个较大的村子,名叫郑和屯(亦叫中国村),相传郑和使团曾到过此地。
12、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3、长乐南山
福建长乐的南山因位于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市城区街道环绕此山。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4、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5、苏门答腊国
苏门答腊岛古名为suvara dvīpa(梵文:“金岛”),在中国文献中也称之为“金洲”,马来语称为pulaw emas ,也指金洲,显然是因为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山区出产黄金。16世纪时“金洲”之名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寻金。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为大巽他群岛岛屿之一,经济地位仅次于爪哇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东南与爪哇岛遥接。面积43.4万平方千米,包括属岛约47.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
16、满刺加国
十四至十六世纪马来亚封建王国。在今马六甲州。十五世纪初,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其国王曾数度来访。明代郑和也屡至其国。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击败暹罗,控制海上贸易,扩张势力。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后衰亡。其港口马六甲,在新加坡开埠前为东方船舶在马六甲海峡中的主要泊所。
17、阿丹国
阿丹国古时为宝石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