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大隋风云(上部)05翁婿斗法

(杨坚被任命为定州总管不久,就因为定州城中的一句流言而受到了周武帝的猜忌,被调到了南兖州。南兖州的军事地位远远逊于定州,所以,这次调动对于杨坚来说等于是降级,杨坚对此耿耿于怀。怎么办呢?杨坚会认命吗?命运之神还会给杨坚带来什么新的转机呢?)

杨坚被派往南兖州时,他头脑清醒,知道周武帝如日中天,认了吧。有时要拼耐力。就在这儿呆下来吧,打持久战吧。万万没想到,不用打,没多久,六个月后,北周武帝去世。这是一个雄才的皇帝,一心想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平定齐后,就去跟陈打,建德七年还北伐,扫残余,震突厥。可是大概是因为疲劳,承受不了。北伐中,突然患病,病势沉重,这年六月一命归西,年仅三十六岁,所有人都叹息。只杨坚笑了。本对前途不乐观,现在居然天助自己了。谁来接班?太子宇文赟,周宣帝。

这时,他是国丈了。宇文赟娶的是他的女儿。力量对比也变了。早先是成熟的好皇帝。现在是毛头小伙子。杨坚野心膨胀了。会不会有命运的转机呢?周宣帝名声不好,三大特征,一是荒唐,古人讲尽孝,严格。他不听这个,棺材还在,他就对着棺材骂,你死得可太迟了。他就觉得这太迟了。还冲进后宫去了,检阅那些妃嫔,有点姿色的就充实到自己处了。本只能一个皇后,他有一个皇后杨丽华,又立了四个,加起来有五个了,封的名号一直在变。天元大皇后,天大皇后、天中大皇后、天左大皇后、天右大皇后。二是自大,他觉得皇帝名号不够高,想更高,太上皇呀。继位不到一年,二十一岁时传位给儿子周静帝,他做太上皇了。他的名分比皇帝高,权力也得大。叫天元皇帝。最高最大的意思。他自称是天。三是暴虐,本来刑不上大夫,不能打。他也要突破,派许多人调查大世一言一行,有越轨行为就打,打一百二十板,叫天杖。

周武帝是一代英主,怎么没看出儿子这样,传位给他呢?其实知子莫若父,其他儿子不是太小就是更不争气。不能换了。立足于教育呗。他棍棒教育,打他。立为太子后,周武帝严格要求,坚持要求上朝,工作上如此,生活上,坚决不叫他喝酒。还唯恐不够,勒令官署记录他一言一行,逐日上报,犯了错误就打,还要威胁一句,被废的太子多了去,不要以为我不叫别人接班。搞得宇文赟心惊胆战。方法太粗暴了,宇文赟觉悟没高,表演上去了。心里压抑着仇恨。现在他爆发出巨大力量,不知道干什么好。当时他才二十来岁,其实还是不成熟。基调他知道是跟父亲对着干。

(就在杨坚准备认命,还没有出发之际,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周武帝突然死了,他的儿子周宣帝即位,周宣帝宇文赟又荒唐,又残暴,一点都不像他的爸爸周武帝,倒是很像亡国之君齐后主。这是为什么呢?)

荒唐上,是这么回事,要说两人像,还真不对。北齐后主是真昏,什么都不行。周宣帝不然,他心中有一根弦,是权力,认识得清醒,在意。上台后,采取措施维护,一是用人,安排人到贴近的位置上,分割朝政,用郑译,这是杨坚的同学。后来进了宇文赟手下。周武帝曾把郑译革职为民。宇文赟悄悄地把他拉了回来,藏了起来。郑译就天天对宇文赟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当皇帝呀?我天天盼着呢。宇文赟视他为心腹,现在让他参与朝政了。用一批少壮派为心腹。这些人只能一心一意拥戴他。这样,皇权就提升了。二是杀人。杀那些妨碍他的。一是王轨,二是齐王宇文宪。王轨是周武帝信任的人。本托付给他的。王轨还说过太子不堪重任的话。宇文宪是周武帝的亲弟弟,是声望好的,曾做最重要的指挥官,自己就引起过他的怀疑。现在齐王是叔叔,声望又好,万一想限制权力,怎么办?索性杀了。当时辈分高的或杀或放。整个中央只一个大人物了,才是唯我独尊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获利了,是杨坚。这些元老被杀,也都是对他疑心重的人。也同样提醒过周武帝注意杨坚的人。这些人去了,也没有人再提醒防范他了。这些人不在了,位置得有人呀,这些亲信也不行,还是原始地位低,他杨坚行呀,有战功,地方大员,不行谁行,一年连升三级,官大前疑。相当于首席宰相。勋位是上柱国。最上层的。最高的爵位都得到了。这是位极人臣了呀。传位周静帝,宇文衍不是杨丽华生的。后宫里别人的儿子都算在她名下,杨坚就更高了。杨坚总留在京城,帮助小皇帝。与武帝时相比是冰火两重天。

(一个是虽然暴虐但并不昏庸的皇帝,一个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重臣,杨坚和他的女婿可以说是绝配。两个人如果配合默契,各自发挥优势的话,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杨坚整天找人算命,一贯有不臣之心,看到女婿这样,更是野心膨胀了,对最高权力产生了梦想。可是周宣帝从来对权力不含糊。两人肯定会产生矛盾。有斗争了。怎么斗?当时有两件事。一是收买人心事件。周武帝喜欢用重典。周宣帝主张放宽刑法,本是好事,他没做好。他没明白时就废了旧法律。当时罪犯放出来,本是坏人,到社会上就为非作歹了。明明是改革,效果不好,社会乱了。周宣帝没面子,又制定法律,叫刑经圣制。百姓怨声载道。杨坚就上书说,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当即驳回了。朝中传到外面,百姓说法就不一样了。皇帝不是好皇帝。

对周宣帝不满意。传到皇帝耳中,他不高兴了。你邀名,想怎样?目的是什么?从此,对杨坚防范加强了。二是皇后赐死案。立了五大皇后,杨丽华是天元大皇后,其他四人经常斗,杨丽华清心寡欲,懂礼数,不斗,注意团结。把后宫弄得像点样子。周宣帝却并不满意。声望这么高,他立刻把杨坚上谏联系起来,里外收买人心,是不是想夺权呀?发火,总有一天要灭了你家。皇帝这话是怒话,未必当真,需要杨丽华认错,如果认错,满足一下虚荣心,可是她不是这种性格,她对自己的身份是看重的。不屑于讨好,出身贵族,也没学会低头。她镇定自若,摆出烈士的样子。这是公然挑战权威呀。逼着她自杀。这就严肃了。如果真如此,杨家就受牵连。所幸,有人去报了信。杨坚也是吓着了,让夫人飞速进宫,跪下请罪。终于放过了她。可是,周宣帝的猜疑加重了。他想她凭什么这样硬,不是权力让他自信。不得不除。就在这个事件后,没几天宣杨坚入宫,吩咐卫士如果脸色有异,立即杀了。杨坚知道凶多吉少,能怎么办?他早炼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了。见到时,言语从容,有礼有节,武士也没见出异常,也就没下手,周宣帝只好放了他。

(事实上,杨坚不断地受到周宣帝的猜忌,有一次还险些丧命,是杨坚凭借他的老成持重逃过了一劫。但是从宫里出来以后,杨坚真的害怕了,他知道,以周宣帝的脾气,说不定还会找出什么借口来刁难他。虽然这次侥幸出来,但是,只要被他盯上,日后终归难逃一死。那么杨坚究竟如何自保呢?)

杨坚决定避风头,不如到外地去,皇帝远了,不是想不起他来吗?没那么简单。他地位高呀,不容易去。这时,他去求人了,求的是郑译。这是周宣帝前的红人,本是他的同学。跟他讲,我想到地方去,可是我害怕走不掉,你帮我说说。日后有重报。郑译怎么答复?他是小人,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的聪明。他知道周宣帝不得人心,纵欲,他怀疑周宣帝活不长,眼看着杨坚声望好,没准修成正果,没准给自己留了后路。他答应了。他也要想办法呀。他就知道周宣帝有心病,总想自己能更强于爸爸,建立更大的功业。想超越只能是统一天下。一天周宣帝跟他谈这事时,郑译马上说,要想平定江东,得派重臣,否则压不住阵脚。他说普六茹坚去合适,不如派我跟他去,或者他跟我去,我做监军,行。周宣帝想杀他没理由,留着看着不顺眼,不如让他去,徐图之。一想,得意,在580年5月任命为扬州总管。杨坚觉得松口气了。杨坚出发前郁闷,以为本来会飞黄腾达,现在去,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他对周宣帝相当不放心。他喜欢算命,他也没事给周宣帝算,长相上是短命鬼,“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他不放心了,他不放心是他到底什么时候死,怕他死时,自己不在现场。当时的情况,七岁小皇帝,周宣帝死时,自己在地方,鞭长莫及,怎么办?他纠结。不走不安全,走呢,又舍不得。到底走不走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