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宋朝天下得自后周小皇帝周恭帝,最终却以小皇帝宋恭帝投降蒙古、更小的皇帝被陆秀夫背着投水而死而终结,乃是一种报应。
这自然是马后炮。但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一说,却是长久流传,成为公案。
赵匡胤真的想欺负他们吗?
记得咱当年所学的历史教科书,对于陈桥兵变一节,是采用了他们早有预谋之说法的。读来,明明白白知道赵匡胤是篡位,而绝不会产生他乃是经由推举而即皇帝位的想法。从宋史的描述来看,咱亦觉得,赵匡胤确实是吃定了人家孤儿寡母,因此,若要认为是欺负,他确实是有意欺负他们的。
但,这种欺负,却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赵匡胤当然不用说了,当了皇帝,他的部下肯定也不必讲,拥戴有功,少不得好处,那对于柴家母子以及天下百姓,他的篡位,是否也利大于弊呢?
答案是显然的。
如果赵匡胤不能隐忍,在柴荣在世之时,即行反叛,那少不得两大牛气人物要大战一场,哪怕他们找块没人的空地摆开阵来,不危及无关人等,那些当兵的,也要血染沙场,成为两雄相斗的牺牲品,变成可怜的无定河边骨。何况,这还是理想模型,任何一场战争,受害最大的,总是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
正因为柴家母子没有对抗赵匡胤的能力,使他能够轻而易举基本和平地取得政权,因此也就免除了一场腥风血雨,不但母子俩得保平安,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没有卷入战争之中——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争了皇家的权,送了黎民的命,谁愿意啊!
由是说来,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真是欺得有水平!
屏山石(原创时评、感悟历史,欢迎关注)
对越反击,战士们光着身子打仗,却始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