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谁都梦寐以求的毛主席“夺取天下的法宝”是啥?他是如何找到的?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中国革命波澜壮阔又是艰难、曲折,有人说,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延安指挥千里之外的敌后战场,使得抗敌斗争如此如火如荼,并且几乎是百战百胜,他就是神仙下凡,抑或是有天神相助。其实,这只是“传说中的传说”。中国共产党人全是无神论者,毛泽东本人也不信鬼不信神。然而,他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有不有什么捷径,“夺取天下”有不有啥“秘诀”?这是谁都渴求和极其想知道的。

显然,捷径有不有难说,“秘诀”他确实还是有的。否则,他又如何能打败一切中外强敌,获得天下?!

对于这些问题,还真有不少人当面向他求教过,而他也没去隐瞒,且没打太极,因为说话的环境、场合不同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不完整的回答。

其实,他早在1939年夏就将这个“秘诀”公之于众了。不过,他不是叫“秘诀”,而是称之为“法宝”。

这个“秘诀”或“法宝”到底是什么呢?

1939年7月7日,正是抗日战争爆发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也是华北联合大学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前去作报告。就是这一次,毛泽东首次公开了他的胜敌“法宝”,且还不是一个,有“三大法宝”。

毛泽东来到延桥儿沟天主教堂西侧的广场时,参加开学典礼的几千名师生早已密密麻麻席地而坐。他一进入会场,顿时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

成仿吾校长宣布开学典礼开始后,毛泽东就开始为师生们讲演。

毛泽东的演讲是一绝,也是最吸引人的“享受”。小小的延安城内外,云集着各种人才。可不管是来自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教授、作家、大学生等知识分子,抑或是来自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和沦陷区的工农群众或战士,还是延安城内外的老乡们,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喜欢听毛泽东的演讲。

因为毛泽东讲话不仅有着深刻的战争、经济、文化乃至人生的哲理,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和方向,而且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啥都不想,单单听着,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此时华北联大经党中央决定准备迁到敌后根据地去办校,不日即出发。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讲演时,他喜欢边讲边走动,边作手势。师生们屏声静气地听着他的每一句话。

谈到联大去敌后时,他引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团结。”

接着,他大声地说:“同志们!你们出发到前方去工作,要不怕困难,不怕麻烦。”

“革命工作就是艰难而麻烦的工作。我们既要打日本帝国主义,又要打汉奸,又要同反共顽固派作斗争,你们看多麻烦呀!”他稍微停顿一下后,谆谆叮嘱大家:“你们到前方去工作,要有远大的眼光,不但要争取民族解放,而且要争取社会解放!”

这次演讲的主旨,主要是鼓励师生们到前方去,到敌后去,为争取中国革命和抗战的胜利而斗争,但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及了“三样法宝”,把“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团结”和元始天尊的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相比,作为送给师生们的“三样法宝”。其实,“三样法宝”是他最近思考、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教训时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胜敌的秘诀。

几个月后,党中决定主办一份全国性党内理论刊物——《共产党人》,以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工作。该刊由张闻天、邓发、李富春等组成编委会,张闻天任主编,李维汉为编辑主任,陶希晋、马洪为编辑。在创刊前,张闻天请毛泽东写一篇发刊词,并题写刊名。

毛泽东应允了。

他承担写作发刊词的任务后,因为白天工作,只能晚上写。但他一写起来,就几天几夜不休息,由于全神贯注,天冷的时候,桌下的炭火盆常常烤糊棉鞋、裤角。值班的警卫员每次到窑洞送水、添火,都要特意看一看,提醒他。

10月4日,《发刊词》一文终于写成了。其中,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并且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时,他把“三个法宝”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将当初赠送华北联大师生的“三大法宝”中的“游击战争”改为“武装斗争”,将“革命团结”改为“党的建设”,并正式确定为党的“三大法宝”,并且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同时,他指出说:“三大法宝”中的核心是党的建设。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革命的胜利,基本地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最后,毛泽东说:正确处理这三个问题,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即是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也是夺取胜利的“法宝”——这就是毛泽东的胜敌秘诀。

10月20日,《共产党人》正式创刊,毛泽东的发刊词文章发表,他的“胜敌法宝”赫然公之于天下。

经过整整10年时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拿着这三件“法宝”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他的胜敌秘诀更是引人注意了。

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忍不住问道:“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们,以便让我们多少学得一点。”

“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毛泽东坦然相告。

接着,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

马列主义与中国特点相结合,从老百姓那里学习,这就是毛泽东的“伟大”和“力量源泉”。

一年之后,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会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接见时,李的秘书程思远作陪。谈话中,程思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办公桌上摆着一部《毛泽东选集》,影响所及,以致美国人都学习毛泽东思想,大有蔚然成风之势;一个国民党人曾对程思远说,他也用毛泽东思想办事,并把毛泽东思想概括成两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毛泽东听了笑了,忽然问程思远道:“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不知道。”程思远茫然不知所以。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告诉他说:“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两次谈话道出了他一生的成功秘密: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正是因为善于总结,他在延安时就掌握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所以所向无敌,最终夺取了天下。

(谴责呱唧、传阅、秀客网、360doc、新闻头条、看看等假冒伪劣网站侵权转载)

(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点“转发”和“订阅”)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