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及抗战后,张学良的东北军,既与中共有很深的渊源,不愿与中共产生摩擦,但同时因张学良被控制而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军政命令,面对国民党的清共反共和中共的渗透争取,东北军内部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严守中立、效命蒋介石、直接将部队拉出来投奔中共。
下面就由小编来罗例一下,挣扎在中共渗透和国民党之间的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53军军长万福麟、57军军长缪徵流、67军军长王以哲、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五大将领们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五大军长,在东北军中都是拥兵一方的重臣,也是国民党政府的重臣,在抗战和”剿共”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逐渐尘封的历史后面,他们曾有过怎样鲜活的片断?
一、严守中立的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今蓬莱市)人。东北军著名将领,为少帅张学良之左膀右臂,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抗战中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功勋。他既听从蒋介石调遣限制中共,又尽力抵制蒋的反共政策。比如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他毫不犹豫地支持张学良兵谏,并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当然,中立并不代表没有摩擦,如1939年,面对中共势力在山东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坚持敌后抗战,另一方面也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因此标榜不红不蓝走中间路线。在抗战期间,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可谓位居高位,1949年初,蒋介石胁迫其前去台湾,于学忠不从,隐居四川乡村。建国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二、何柱国、王以折均选择了共产党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吉林宾县人。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也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西安事变前,王以哲在张学良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于1936年7月由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他也是主要策划和实施者。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失地。并与红军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不幸的是,1937年2月2日,内部发动变乱,王以哲遇害牺牲。在王将军遇害后,周恩来亲率中共代表团成员赴王家吊唁。中央领导毛泽东、朱德等致电王将军家属:“鼎芳先生遇难,不胜惊悼。鼎芳先生努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家民族之干城,亦爱国人民之领袖。对王以哲将军于国于民的所为,作出崇高的评价。
何柱国(1897—1985),广西容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军将领,任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是一位有思想头脑的将军,参加过长城抗战。西安事变爆发后,支持张学良,拥护共产党于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1937年8月,协同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寇。曾先后两次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热情接待。1949年,他拒绝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85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
当然,也有不少东北军将领一心追随蒋介石,积极配合反共的。比如57军军长缪徵流、53军军长万福麟。
三、缪徵流、万福麟效命蒋介石积极反共
缪徵流(1901—1990),奉天清原(今辽宁清原)人,满族,东北军57军军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在57军内部,政治部主任经常说:“鬼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共产党”,为“鬼子不打自己,专打八路军”而拍手称快。缪徵流则埋怨张学良说:“要是没有‘双十二’,共产党早已消灭了---------国民党根本不应该听信共产党的挑拔离间,去跟日本作战。中国的敌人是共产党,是‘赤匪’,中国今天还是应该剿‘匪’,攘外必先安内。”他及其部下的种种言辞,充分反应了其反共本质。他还以鲁南游击区总指挥的身份,布置鲁南、苏北17个县的国民党县长进行反共。在“清除左翼分子”的口号下,先后扣押内部中共领导及地下党员,杀害其警卫,由于他一心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在全国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病死于台湾。
万福麟(1880年一1951年),天津市宁河县人.被授予陆军中将,参加过多次剿共活动,思想平庸,政绩、战绩一般。武汉会战失败后,他卸任53军军长一职。 1949年,万随国民党政府转赴台湾,任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