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丁伟,他叫钟伟。不同的是姓氏,不改的是刚正不阿,不变的是桀骜。
钟伟将军,原名钟步云,取平步青云之意,湖南平江三阳乡人。将军年少好学,喜动,能言善辩。参加红军后,曾任宣传员、宣传队长、俱乐部刚正不阿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将军指挥作战,狂放精细,勇猛敏捷,人谓:“勇猛似虎,机警似鹿,狡猾得像只老狐狸。”
钟伟将军身材短小,形体精瘦,大耳朵大嘴,小鼻子小眼,初识者皆小视之。然其一出口,人皆刮目。将军声若黄钟大吕,气冲斗牛霄汉,雄辩滔滔,矢口放言,毫无顾忌。故有人言:“钟伟,成也一个口,败也一个口。”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钟伟,是位极有个性的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著名战将,战功赫赫,也是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将领,被人们尊为中国的“巴顿将军”,他不仅作战勇敢,对民族的解放事业功勋卓著,而且敢于坚持真理,敢做敢为,且终其一生廉洁奉公,得到了后人的景仰。
三下江南
1946年冬,东北国民党军依仗其军事优势,为推行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集中4个军的兵力,向南满我军仅有的临江、靖宇、抚松、长白四县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企图歼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独占南满,而后集中兵力进攻北满。
为配合南满我军作战,粉碎敌人“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迫使其南北两面作战,我东北民主联军从1947年1月5日至3月16日,发起3次南渡松花江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史称“三下江南”。
靠山屯战斗就是我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下江南作战的一个精彩片段,唱主角的正是钟伟。1947年3月初,部队三渡松花江,南下围歼位于德惠东北的国民党新1军部队。8日晚,5师师长钟伟接到林彪命令:率5师部队进至中长路,配合1纵聚歼德惠东北大房身之新1军。3月9日,钟伟率5师到达靠山屯西南。突然,听见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边乱哄哄的。经过侦察,发现是敌军87师262团两个营在此。
在前面的几次渡江作战中,钟伟带着5师没有揽到大仗打,不是破坏铁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队牵制敌人。路没少跑,苦没少吃,却没消灭多少敌人。三下江南,5师的任务又是配合别人作战,去牵制敌人,钟伟多少有些恼火,此时一听说有敌人可打,钟伟非常开心,立即做出判断:敌人处于运动之中,立足未稳,可以打。然而对于打不打?钟伟和政委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政委认为:东进是全局,上级的命令是铁的纪律,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动摇总部决心,即使这仗打胜了,我们也是错的。钟伟坚决主张打,他认为:违抗上级命令是不对,但贻误了战机而影响全局就更不对。意见相持不下,战机眼看就要错过,钟伟下了决心:“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
钟伟的性格刚烈,虎劲上来天不怕地不怕,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钟伟连着接到了林彪三个即时东进的电报,他不为所动,因为看见了战局的转变,他围住了88师一个团,而敌87师正在赶过来增援。钟伟军事素养好,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但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一面组织部队攻击、打援,一面把战场变化的情况报告林彪,特别强调围住靠山屯的敌人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那意思很明白:大量歼敌的好时机来了,我就在靠山屯这里打,你赶快调动其他部队配合我吧!一向执着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坚持所动。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1纵和2纵都调过来,把林彪都指挥了,钟伟也因此名声大振。
最后,5师全歼了88师的一个整团,又反过身来拖住前来增援的87师,林彪再率一、六纵西进一举在郭家屯全歼国军87师,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
林彪后来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在林彪的拍板下,“东总”通令全军嘉奖2纵5师。电称:“我5师当敌88师次靠山屯撤退时,该师立即自动投入战斗,当日在靠山屯以南将敌歼灭一部,回头复将靠山屯敌5个连单独歼灭。这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都值得称赞与发扬。”
钟伟于1948年初被林彪由五师师长破格提拔为十二纵队司令员,据考证,在整个四野系统中,钟伟是唯一的一个从师长直接提升为纵队司令员(军长)的——可见林彪对钟伟的厚爱。
个性将军
广州军区原副参谋长、钟伟的老战友刘如言曾回忆:每遇攻城,胜券在握。钟伟将军兴之所至,临池挥毫,均为“xx部缴获”封条,并命下发至士兵。敌城陷后,凡有枪械、弹药、粮食、物资之处,皆有“xx部缴获”封条。友邻部队不服,状告东野总部,钟伟将军振振有词:“有封条为证!”有一次条子还贴上了东野总部的两辆过路弹药车,双方争执中,钟伟来帮忙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凭这一句话,5师的人就把车给卸了。刘如感慨地说,跟钟伟将军打仗,不会吃亏也。
据记载,在东北战场上,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钟伟率部攻克文家台,俘敌大批。国民党军军官大多化装为士兵,藏匿其中。钟伟命令集合俘虏跑步,掉队的统统抓起来审问。果然灵验,掉队者大多为军官,国民党新五军军长陈林达亦在其中。
钟伟喜欢吃吃喝喝,能玩会玩。每到一处,有什么好“嚼谷 ”(东北话,即“吃的”),从名酒、名菜到各种有名的特产,钟伟都要尝个肚儿圆。打完仗了,把部队交给政委、副师长,就回哈尔滨跳舞去了。看到师长回来了,干部战士就明白要打仗了。就因为这,他没少挨批评。
刚直不阿
钟伟天生性格刚烈、敢于较真,敢于坚持真理;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的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钟伟在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战斗”中,再次“抗命”和“亮剑”,令众人瞩目,再一次成为焦点人物;然而,在那个颠倒是非的特殊年代,在这个不见硝烟的特殊战场上,他却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同巴顿性格相似的他没有巴顿那么幸运,毕竟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1959年8月22日,经过再次扩大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幕,揭发批判彭德怀和黄克诚,肃清其在军队30年来的“流毒和影响”;在会议第3天,林彪死党、时任空军政委的吴法宪率先发言:“在这里,我要向彭德怀讨还血债。”一语既出,全场皆惊。吴法宪继续说道:“是他在长征途中欠了一军团战士的血债,是他亲手杀害了一军团一位连长。”
林彪听了喜出望外,做出十分气愤的样子说:“他恨不得一下吃了一军团!通通杀尽!因为一军团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亲自领导的。”会场顿时死一样寂静,谁也没有想到谎言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出笼了。
对于这样的造谣,钟伟坐不住了,他亮开了嗓门,高声说道:“完全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枪毙那个干部你们当时在场吗?我当时在场,事情是我干的,彭总当时不在场,他不知道这件事情!”
钟伟咳嗽了一声,接着说:“那是在攻打娄山关的时候,部队冲到了半山腰,敌人在山头上猛烈射击,我们前进受阻,那个人临阵脱逃,还要拉几个战士反水,被部队抓住了,如果他是我的部属,我早就把他枪毙了!正因为是一军团的人,我先审了审,还问了当时在场的罗瑞卿怎么办,他是一军团的嘛!罗瑞卿也说执行战场纪律,那个时候枪管子都打红了,交给你处理,你怎么处理?就是交给你林总,你当时也会下令枪毙的!我们不杀他,他就会反过来杀我们!”
钟伟说完这些,又想起了大会批黄克诚“贪污黄金”的事,便亢奋地继续说:“说黄克诚贪污黄金,我不能作证。我是黄克诚下面的旅长,不是后勤部长,不管财务,有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我想问,那么多黄金,不是小数目,要用汽车拉才拉得走,黄克诚往哪里放?”
说着说着,钟伟内心的忧愤一股脑地端了出来:“我看,现在是有人别有用心,扯历史旧账,制造事端,挑拨一军团和三军团的关系,加害于人,他好在一旁幸灾乐祸!说彭总的‘军事俱乐部’已宣布成立了,真不知道这个俱乐部在哪里?如果有的话,那我也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了,也拿我去枪毙吧!”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竟然高喊起来;钟伟的发言,得到了在座许多人无声的赞许:在人们湿漉漉的目光中,矮个子钟伟突然变得高大魁梧、气宇轩昂起来。
会场乱了套,人声鼎沸……林彪被堵得说不出话来,肖华一声令下,钟伟被两名荷枪实弹的士兵以“扰乱会场”的罪名架了出去。钟伟不畏强权的仗义执言,自身却也因此受到影响。1959年 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公开为蒙冤的彭德怀元帅鸣冤叫屈,后被贬职为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农垦厅副厅长。正如人所言:“钟伟,成也一个口,败也一个口。”
钟伟将军不畏强权的仗义执言,使当时身处困境的彭德怀颇为感动,真是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又过了十几年,彭德怀在狱中到了弥留之际,据看管人员记录,彭德怀最后的喃喃念叨中有钟伟的名字。
廉洁奉公
钟伟是湖南平江人,上世纪70年代末,他老家平江县委给已在地方上任职的钟伟一封信,信中说:“钟老,您的堂弟偷了一头牛,我们判他五年徒刑,如果您有意见的话,我们还可以改判。”
钟伟不加考虑,操起电话就给县委领导打了一个长途,他义正辞严地说:“我当然有意见,请改判为七年,我看谁敢去说情。”据老家的人后来讲,钟伟将军逝世后,骨灰就埋在老家的园子里,他的那个堂弟跪在他的墓前,嚎啕大哭——“哥,我对不起你,我给你抹了黑……”
1949年7月,钟伟率部打到了长沙,特地派人去平江接来了儿子。父子俩没有说上几句话,有报告说敌人来了一个军,钟伟乐得跳了起来,说“正愁没有见面礼给儿子呢。”三天以后,钟伟率部吃掉了国民党的那个军。他兴冲冲回来对儿子说:“小子,爸送你一个军。”
钟来良却噘着嘴说:“爸爸,我想在长沙谋个事。”钟伟一听愣了,他从内心里觉得欠这孩子的太多,可是他不能给孩子谋事,自己的孩子凭什么特殊化?于是,他出口一句:“我看你呀,就是个种田的汉子,回去吧。”
钟来良听了父亲的话,从那时起老老实实地种田,终生都与庄稼为伍,没沾过父亲的一点光。
小孙子钟社生在黑龙江当兵,复员本来可以安排在哈尔滨。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信告诉了爷爷钟伟,孰料,钟伟竟给孙子所在部队领导写信,以命令的口吻说:“让他回家自己努力。”
回到家的钟社生越想越生气,会同哥哥一起进京找爷爷要工作,钟伟虎着脸硬是不松口,钟伟的老搭档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得知后,就对他说:“你这两个孙子交给我吧,北京的工作让他们挑。”钟伟说:“老杨,你不要管,让他们自己成才。”接着,对两个孙子说:“我看你们就是种田的汉子,回去吧,和你们的父亲一道把农业搞好。记住,不许动不动就提我的名字,不许和别人争名夺利,不许和别人吵架,不许做坏事。”
1984年4月24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钟伟将军走完了辉煌的人生。钟伟的遗嘱只有简简单单几行字,但却感人至深:“……我死之后,不必补发什么薪金,我的儿孙们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冰箱都作为党费交给党——另外,我的警卫员和做饭的保姆工作很积极,生活也很清苦,请给以适当的照顾。同志们,就此永别了。”
钟伟将军一生,在战场,他机智顽强,不怕牺牲,英勇克敌,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部队建设贡献了力量;为人处世上,他刚直不阿,廉洁为公(在工作安排方面没关照过任何子女和亲戚。),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他衷心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十二大确定的伟大战略目标和振兴中华的大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钟伟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