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身在美国的李宗仁结束流浪生活,冲破重重险阻,带着妻子郭德洁回到祖国大陆。【资料扩展:1959年李宗仁捐一批赝品给祖国 毛主席为何还要给他12万?】
回到北京后,郭德洁女士不幸患乳腺癌,于第二年的3月21日凌晨,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妻子的病逝,这对于已75岁高龄的李宗仁来说,不啻一个巨大的打击。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李宗仁在晚年时节,失去了人生旅途的唯一伴侣,亲戚又远在海外,其内心的孤苦,一般人难以想象。
在那段时间,李宗仁的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看到这种情况,李宗仁的老部下、秘书程思远考虑给他找个伴儿,来照顾他晚年的生活。程思远找到上海很有名气的记者和翻译家张成仁,张成仁恰好认识一位妙龄姑娘胡友松,就向程思远推荐了她。
胡友松这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说起她的母亲,在民国时期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就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影后胡蝶。胡友松1939年出生于上海。原名胡若梅,这是母亲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儿如梅花般美丽坚强。
胡友松当时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由于她的身份,27岁了还没成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时刻面临各方面的政治压力,时刻都有成为“专政”对象的可能。
张成仁以介绍工作的名义,找胡友松要了一张照片,然后这张照片与通过其他渠道找来的女孩子照片,一起送到李宗仁面前。李宗仁在这些照片里,相中了年轻貌美的胡友松。于是,早已厌倦护士工作的胡友松来到李宗仁身边,做他的生活秘书。
很快,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其实,在李宗仁妻子逝世后,周恩来就很关心李宗仁的婚姻问题。他知道李宗仁想以生活秘书的方式,来实现他寻找人生伴侣的真正目的时,却很慎重地提出,这样做不妥。虽然在民国时期,这种做法在高官里面很普遍,但毕竟,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同于旧时代。如果这样做了,传出去影响不好。
周恩来对李宗仁说:“如果李先生真的喜欢这位胡女士的话,你们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履行正式的结婚手续嘛!我国的 婚姻法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异上的限制,只要符合婚姻法就可以结婚。”
于是,李宗仁就鼓足勇气,向胡友松求婚。胡友松虽然始料未及,但她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后,答应了李宗仁的求婚。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下,1966年7月26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北京市东城区“西总布胡同5号”李公馆里隆重而热烈地举行。当年已经75岁的李宗仁和27岁的胡友松终于走到一起,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这场婚姻,认为胡友松爱慕虚荣,是贪恋李宗仁的钱财。胡友松进入李公馆就表示,她不管钱,也不继承李宗仁的财产。
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时,李宗仁溘然长逝,享年78岁。胡友松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继承李宗仁的财产——虽然她完全有这样的权利。这真是一位说到做到的真性情女子。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