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1908年4月13日上午,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聚集在北京前门车站,为当朝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的大清海关税务总司——赫德送行。这位在大清生活了54年的英国人,把持了大清海关收入近半个世纪的洋老头,终于在此时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清帝国。
(罗伯特·赫德(1835-1911))
1854年19岁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来到了中国,担任英国驻宁波领事署的翻译官,后来又到广州领事馆内担任二等副翻译,也就是在这里,勤奋好学同时又身怀野心的赫德结识了后来的河南巡抚柏贵以及云贵总督劳崇光,并且深得他们的赏识,也是在劳崇光的赏识下,邀请赫德担任了广州海关的副总税务司,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赫德开始了一生的海关事业。
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准备购买英国的先进舰船,用来攻打发匪,赫德就向恭亲王鬼子六奕䜣提出建议:可以从关税中拨款向英国购买军舰。而且赫德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事情办成,一来他和海关的地位得到提高,二来他可以插手清廷未来的海军。而在这次的购买军舰事件中,就算把差事办砸了,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扳倒自己的顶头上司。终于在同治二年的时候,时任海关税务总司的李泰国离职,赫德正式成为了大清海关税务总司。
(清末位于上海的海关总税务司衙门)
本来一个海关税务总司,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可是大清朝却对赫德的计划言听计从,甚至很是倚重。那么赫德究竟做了什么,能够让他在大清政坛上屹立不倒呢?
赫德最大的本事就是谈条约,替清政府在各个国家中间斡旋谈判,光绪二年,已经加封为布政使官职的赫德协助李鸿章同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同样,这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为英国侵占中国西藏打开了一个口子。但事后清政府不但没有追究赫德的责任,甚至还对他大加赏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清政府害怕,他们怕不签订条约得罪了英国人,会招致第三次的鸦片战争,当时的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根本无暇分身,所以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而在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不败而败的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条约》,其中又有赫德在其中操弄权术的身影,并且在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据《清史稿》记载:逾年,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将本来只赏赐给各国王室宗亲的勋章都赐给了他。
(双龙二等第一宝星 相对于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黄马褂)
但真正让赫德登上人生高峰的事情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清史稿》载:明年(光绪二十六年)各国联军入京,(赫德)赞襄和议,晋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储君的老师,虽然只是虚衔,但是将这样的荣誉赐给洋人,就因为赫德赞襄和议?清廷疯了吗?
当时的全权大臣李鸿章考虑的是,赫德作为中国的海关税务总司,每年可以从海关关税为清政府提供1800万两的税银。而议和肯定就要赔款,但是经过甲午海战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朝财力枯竭,已经无法支付接下来的条约和赔款,那么此时独立掌握海关的赫德就成了他们大力拉拢的财神爷。(说起来也是悲哀,中国人的海关被别人把持,银子被洋人控制,还要对他摇尾乞怜。)而且从谈判刚开始,列强漫天要价,几乎把清政府逼上绝路。为了保全清政府,又最大限度满足列强的利益,赫德对中国各类税收情况进行了测算,得出中国每年可承担2000万两赔款的结论,所以能够拿到好处的列强对这个中国通和财神爷赫德很有好感。
(清末的海关封条,必须要夹带有“洋文”的批示才可以)
同时又因为赫德是外国人,所以朝廷对他大加封赏也是为了做给西方列强看的,用来向西方示好,尤其是当时第一强国的大英帝国。当然,几乎在谈判的同时,赫德没有忘记借机要挟清政府给海关扩权,并且把部分常关的税收和盐税纳入了海关的征收范围。从此赫德几乎已经控制了大清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但是赫德又十分的廉洁,具有很强的契约精神,不但管好自己,更将手下的各级官员约束起来,也使得赫德直属的海关税务司成了晚清最廉洁的衙门,所以一直到1908年他离开中国的时候,还依旧赏赐给他尚书的官衔。
但赫德虽然将自己和清政府的命运用财政联系了起来,但同时也被中国的文化所同化着,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赫德曾经想让他的儿子参加科举,虽然朝廷上下对他十分敬畏,却没有同意此事,而他在慈禧万寿节的时候还亲自上书为老佛爷贺寿。但清代正史对赫德的描述情感却很矛盾,既有对他非我族类的厌恶,也有对他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间做国际掮客的痛恨,更多的却是对赫德的一种依赖。因为毕竟赫德给清政府每年提够了大批的银子,来保持朝廷的运转,同时又在列强和清廷中间做一个调和者,这其中也未尝没有阿q精神的存在,那就是作为煌煌大清,赏赐给你官职,那么你就是我的奴才,可是这个奴才却紧紧控制了大清财政47年,而整个大清对他也是高官厚禄予求予取,甚至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