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1年6月3日,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张家出生了一个小子。那年,是农历辛丑年,令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辛丑条约》便是在那年签订。
这小子,家里人叫他双喜,也叫小六子,许是小名叫着亲切。
而这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张家,不是别人家,正是那叱咤东北的“马匪”军阀张作霖。
爹是奉系军阀大帅,又是旧家庭的封建家长,小六子打小因为母亲的缘故,和他老爹不对付,调皮惯了。
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楞是他老爹也不容他成天胡闹。这不,1917年16岁的小六子在他爹的奉系队伍中服役。18岁的时候,进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要说这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也是不一般,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可见,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对他儿子是寄予厚望。
更为难的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与孙烈臣,汤玉麟,吕正操等均是知名校友。2年的军校生涯,20岁的小六子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毕业后,小六子以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的身份,带领部下担负起保护他老爹张作霖人生安全的职责。这也是小六子成为张汉卿第一个职务。
两次直奉战争中崛起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六子张汉卿毕竟是刚毕业的娃娃,在他老爹张作霖“老一辈”眼中,终究还是比较嫩,何况整个奉系军阀当中,小派系林立。作为“太子爷”的小六子张汉卿自然表面风光,私下里也很痛苦,尽管老爹是大帅张作霖。
而小六子张汉卿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张少帅,可以说是两次直奉战争中锻炼来的。
我们知道,自袁世凯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其中斗的最凶的便是直皖系、直系、奉系军阀。
自袁世凯统治之后,1916年—1920年属于以段祺瑞为主的皖系军阀统治时期;之后1920年至1924年属于以吴佩孚等为主的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到1928年,属于以张作霖为主的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而令小六子张汉卿崛起的,正是以吴佩孚等为主的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爆发的两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直系军阀统治刚两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东北的奉系军阀基本是失败的。唯独小六子张汉卿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在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取得胜利,为奉系军阀保留了力量。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让奉系军阀大挫锐气,养精蓄锐2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小六子张汉卿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成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顺利破山海关,直捣北平城。
战争的结果是,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就连直系的头子吴佩孚都成了张作霖手下。从那以后,进入奉系军阀统治时代,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小六子张汉卿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名副其实的少帅。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军阀终究是军阀。张作霖的倒行逆施,北伐的成功,使得奉系的张作霖不得不退回东北。自然张少帅,也是要回的。
东北易帜
天有不测风云,退回东北的张作霖,又受到日本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的要挟,张作霖的不妥协,使得日本关东军决定在张作霖回东北的路上除掉这个眼中钉。就这样,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少帅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东北的领导人。张作霖去世一个星期后,少帅张学良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对抗。之后少帅又发表《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就这样,封建军阀家庭出生的少帅张学良,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中东路失败
1929年,28岁的少帅张学良想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着手收回中东铁路。但苏联的斯大林不同意,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少帅张学良一败涂地。收回中东铁路的愿望也就化为泡影,这便是著名的中东路事件。
中原大战
自古以来,权利利益会吸引一些人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举动。1930年,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蒋介石为了平叛,引发了“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的具体过程笔者这里不多叙述,结果是: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出兵华北,战后,张学良成了赢家。
不仅是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部归张学良指挥,而且在政治方面,张学良成为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名副其实的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原大战之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九一八事变
物极必反,中原大战的善后,导致了老家东北三省的兵力空虚。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对东北图谋不轨的日本钻了空子,日本少壮军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恐怕张学良一生最为羞愧的一件事当属九一八事变吧。事变发生后,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命令未曾抵抗,导致了日本的长驱直入。更为可恨的是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在江桥战斗之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
什么“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
什么“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等等。
全国各地,声讨声一片。
西安事变
如果说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不抵抗将军,那么西安事变,无疑是一次大转变。
1936年,张学良35岁。当时,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此时的张学良也与5年前的思想大所不同,不抵抗将军的名声让他抬不起头,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他认识到,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无救。
就这样,震惊中外的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可以说这是历史意义上最为重要的事件。
但是,在政治方面,张学良与杨虎诚终究还是太嫩,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张杨的愚蠢,导致了后来的囚禁生活。实为可悲可叹可怜。
囚禁生活
自1938年到1990年,从37岁到89岁,整整52年,张学良都在被蒋介石囚禁当中度过。从贵州到台湾,多次辗转,无疑是身心的折磨。但这似乎也是对他“幼稚政治手段”的惩罚,只不过惩罚似乎稍微重了些。
ps:1988年蒋经国辞世,1990年李登辉上台,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此后12年,张学良先后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直至1995年侨居美国夏威夷到去世。当然,除了以上所讲,张学良嗜好毒品、女色,生活上是花花公子作派事宜,我们也不容忽视,且待下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