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寂寞冰冷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内死去,终年74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的前一天死去,这一定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
由于种种的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的一大悬案。究竟光绪是怎么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当年光绪病情档案的记载吧。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光绪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痛无力,还有近十年的耳鸣。由此可见,光绪身体一直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已经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光绪已经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死亡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道,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已经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当时的江苏名医杜钟骏为光绪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经回天乏力了。
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此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了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悲愤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的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清宫的秘密档案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但是自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开始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当然也是事出有因。看看光绪不幸的童年,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光绪与慈禧虽然以“母子”相称,但是他并不是慈禧亲生的。光绪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儿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由于临终前没有留下遗命,慈禧太后压制了一切意见,坚持由四岁的载湉入宫继承皇位。载湉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一方面的原因是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的再次垂帘听政制造机会。光绪元年正月二十,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继位。正是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牢牢地抓在手里,当做争夺权力的工具。
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自从入宫之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下长大的,没有一点母爱,没有童年应有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羸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难以治愈的病根。
由此可见,从光绪的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以及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慈禧的长期打击和压制,是光绪得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看来,民间传说慈禧害死光绪也并非全无道理。
尽管从光绪的脉案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绪属于正常死亡,但是他只比慈禧早死一天,这实在太奇怪了。光绪当时身体很弱不假,但为什么连这一天也拖不过去呢?是慈禧手下最后几天在光绪药里下了什么东西,还是做了别的手脚,这些都只能算作猜测,因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