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张学良的原配夫人,宋美龄正式结拜的干姐妹,美国股市、地产投资界的华人明星。
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二人刚刚成婚时,张学良受西方自由思潮影响,觉得父亲为自己包办婚姻,是不太喜欢这个妻子的。但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多,二人的关系日益融洽,张学良心甘情愿地称妻子为“大姐”,他尊重她,信赖她。
除了陪同丈夫兴办教育,于凤至也喜欢做慈善事业。当年,她感于街道上的穷孩子们流离失所,与张学良商议筹办贫儿学校,夫妻二人讨论了大半夜,决定自筹资金,从发动家人捐款开始,于凤至自己先拿出1万元。
张学良选中了大南关的一个大院,内有瓦房数十间,又聘请了男女教师、工友、厨师10多名,任命于凤至为院长。当时,奉天城的老百姓把这里称为“恩德堂院”,贫儿念书一律不收学费。
随着张学良的成长,他逐渐参与父亲的军机大事,而于凤至以长媳的身份留守大帅府,协调帅府中众人关系,处理家政大事,特别是“皇姑屯事变”后,她挺身而出,与寿夫人等人一道忍着极大的悲痛秘不发丧,与日本特务周旋,并协助秘密潜回沈阳奔丧的张学良共度危难,于无声中,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她已经成为张学良的贤内助,而在张学良心中,于凤至也是自己最贴心的战友。
为了保护张学良,于凤至被迫签字离婚,她也从不认为自己不是张夫人,在与张学良、宋美龄等人的通信中,落款处都是张于凤至,甚至在她的墓碑上,刻的也是这个名字。
于凤至在美国奋斗也算成功人士。养育子女已绰绰有余,她还在美国建了两幢别墅,室内都按北京顺城王府的摆设布置,希望有一天张学良来美国居住。她等他一直等到93岁。
临死前还吩咐要在她的墓旁留个空穴给少帅,希望死后他们能葬在一起。少帅却与赵一荻在50年的陪伴中,相濡以沫。赵一荻去世后也给自己的墓旁留下一个空穴,希望能与少帅永世在一起。就像生前的选择一样,少帅在活过一个世纪之后,选择了在赵四小姐的墓旁长眠,而于凤至,则成为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张学良和于凤至之女张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