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各种用来应酬的商品应运而生:香烟,白酒……今天且来谈谈有关于白酒的那些事儿。
白酒自产生到现在,历经这么些年来的发展,各类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像什么五粮液,杜康,二锅头……真的是五花八门,枚不胜举。但不管什么行业总会有那么个领头羊。像手机中的霸主——苹果;跑车界的翘楚——法拉利;还有电子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白酒行业中,比较有实力的应该算是贵州茅台了。因为茅台是敬爱的周总理喜欢喝的!
有人调侃说,其实五粮液各个方面方面都比茅台强,它本应该才是‘老大’。无奈没入过周总理的口,不被总理喜欢。这仅仅就是个玩笑,但由这可以得出个结论:周总理能喝酒!据总理的警卫员回忆说,总理可以喝下二十五两的酒。在多数人看来,这无疑是令人惊讶的,在我们印象中,总理一直是那种不像会喝酒的“儒士”,但实际却是总理不仅喝酒,而且可以说是难逢敌手的那种。其实也不奇怪,作为总理,难免会和主席一起去应酬,总不能让主席一杯一杯的应酬啊,总得有一位能拿出手的领导人,而总理就承担了这个角色。
据说,当初在延安去往重庆的一路上,碰到许多总理的学生。大多是国军的司令,军长之类的人物。但即便如此,毕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还是会亲自敬酒,但就是没有人是总理的对手。这件事不难看出,总理的酒量确实惊人。其实更让人折服的是在后来的重庆谈判中所发生的一切。
当主席和总理到了重庆之后,蒋曾设宴款待。既然设宴,那就避免不了要喝酒应酬,这个人过来说“预祝国共合作愉快,先干为敬”;那个过来又说“总理,久仰久仰,先干为敬”。碍于大局考虑,总理只能是来者不拒,就连敬主席的酒他也一人承包了!可见他的酒量之大啊!
其实总理的酒量远不止这些,因为我们的酒量或多或少是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比如睡眠质量,喝酒前的下酒菜,以及喝酒时的心情等诸多因素。睡得好,下酒菜适当,心情舒畅自然能喝的多;而在当时谈判的时候,确实占了很多因素,然而却是不利的。
首先是睡眠:作为国家的总理,真的是日理万机,停都停不下来。在主席工作的时候,必须在旁边出谋划策,在主席休息后也要细心的整理好每天的计划。
第二个下酒菜的因素:虽说是和谈,但实则是“鸿门宴”,表面上国军的每个人都慈眉善目,但内心却是一万个不情愿。所以一直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劝酒,所以总理甚至是刚放下这杯就得接着去喝那杯了。还好酒量好,不然真的会“载到”国军那帮人手里。
最后是喝酒时的心情。这就不必多说什么了,如果是和多年的老朋友喝,自然是心情愉悦,一醉方休。但当时是去谈判啊,试想谁能有那么大的闲心去喝酒啊,况且是和老冤家一起,更完全没了心情。
也曾有人问过总理关于酒量的问题,但总理说:“不管什么时候不能让主席喝多。”
除此之外,总理还提起了他对酒量理解:其实喝了几杯就满脸通红的不能说明他就不行。相反,喝了许多脸色依旧没改的不能说明他就是海量。这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有些人喝了几杯就满脸通红,但心里依旧很明朗,眼神依旧炯炯有神,这样的人可能是个隐藏的海量。同样,如果一个人喝了不少但眼睛没神,那可能只是皮肉较厚看不出来脸色的改变,他就只是在硬撑,如果你的好友有这种情况,那就最好不要再让他继续喝了。而主席就属于后者,所以在被劝酒时总是得抢在主席前接过来,以免失态。
当然,总理也不是那种没有想法的人,不会只是一股脑儿的喝酒。当初在重庆谈判时,在被劝了不知道多少的酒后,总理终于发动了“反攻”:有幸能跟贵军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随即便三杯白酒下肚。之后,总理接着“猛攻”:“刚刚是我们主席的意思。而我的意思和主席自然是相同的,所以再次敬大家三杯,但不勉强。”接着,又是三杯下肚。但总理脸色丝毫未变,眼睛依旧瞪得溜圆。这让在场众人瞬时没了底气。
怪不得有人说到,这可能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总理紧靠一人的强大气势而战胜整个国军。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