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吴佩孚生于山东蓬莱县。据说在他出生时,其父梦见戚继光进入家门。为表示对抗倭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吴佩孚不负长辈的厚望,六岁入私塾勤学苦读。十四岁时父亲病故,家境贫寒,虚报为十六岁到水师营当兵,还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为师,二十二岁考中秀才。
但吴佩孚并没有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却成了烟民,陶醉于吞云吐雾中。因家境不济,仅仅只是烟馆的一般客人。
1897年的一天,吴佩孚烟瘾大发,可普通座位已经人满为患,就想借用当地著名豪绅翁氏租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谁知刚抽一口,就被踢了出来。
气得吴佩孚找到了十个文痞、讼棍组成的“十虎”集团,大闹翁府,遭到通缉。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以为他人卜卦算命为生。
翌年,吴佩孚到天津应征入伍,开始军旅生涯。
1902年,吴因战功被送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历任北洋第三镇参谋、营管带、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1912年任第三师炮兵第三团团长、师部副官长,1914年升任第六旅旅长。1917年参加讨伐张勋复辟战役,任西路先锋。1918年随曹锟征湘,升任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1920年参加直皖战争,战后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翌年兼两湖巡阅使,逐渐引起国际关注。战后美国陆军助理武官费禄纳少校曾到保定访问曹、吴二人,然而从费禄纳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可以看出,在他眼中吴佩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袖。
1922年发动直奉战争,升任直鲁豫巡阅使,控制了北京政府及鄂、豫、直、陕等省,成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1925年,在武汉组成14省讨贼联军,自任总司令。1926年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进攻北京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吴师在京汉路被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击溃。
至1931年后蛰居北平。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华北自治运动”,想请吴佩孚出来担任“伪职”,但吴岿然不动,他告诫手下:“若另组政府,实国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实自乱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谓治也。”
“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吴佩孚拒绝南逃,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了关羽和岳飞的画像,誓不与日本人做事。
但是,吴佩孚就是“中国一流人物”,日本需要启用这些人,建立巩固的新兴政权的假象。
于是,日本人派汉奸江朝宗上门劝降,谁知却被吴佩孚痛骂:“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
不久,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干脆亲自出马,前来拜会吴佩孚。吴氏坦率表示:“尔等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顾问、指导官必须取消,经济统制亦应立即解除。我为主,日为客;我发命令,日本人亦当极端服从。能如是,自可建议政府,恢复和平。”
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1940年1月24日,吴佩孚发丧。送葬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吴佩孚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挽联:
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
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扶棺痛哭,岂独念私情。(专注于历史里的日常生活,它可能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确定性的答案,不过更加有趣。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