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老师曾经跟大家介绍过,71年,林彪出逃。73年,毛主席就决定把八大军区调一下。按毛主席的话说,一个人在地方搞久了,会油咧。
当时,召集八大军区司令,宣布调令。毛主席为了锻练一下刚提拔上来的王洪文。让王洪文去点八大军区司令的名。
点到许世友时,点不动了。许世友眼看着天花板,不理王洪文。
王洪文怎么点得动八大军区司令?按许世友的说法:“他在党内有什么资历?他对党、对革命有什么业绩?他有什么能力?他有什么威望?他就会造反、打派仗,这样的人作为党中央副主席人选,我觉得他不够格,我们党内比他资历深、贡献大、水平高、能力强、威望高、久经考验的同志不在少数,比王洪文条件好的人选也有。”
这是许世友的原话,此话一说,王洪文出了一身冷汗。可不长记性,又跑来点名。许世友把茶杯往桌子上一磕!
最后,还是周恩来出面点名, 这个八大军区的互调才顺利进行下去。
确实,论在军中威望,大家一般会想起毛主席或者朱德。其实,周恩来在军队中的威望也是相当高。
可是,如果周恩来不点名,其他人来点名,有没有点得动的呢?
有的,至少王树声大将就点得动。
说起王树声大将,可能不那么熟悉,毕竟大将里有像粟裕这样的常胜将军,也有陈赓这样性格很突出的,或者是罗瑞卿这样的政工干部。王树声大将在其中不显山不露水,很低调,为什么他来点就能点动八大军区司令呢?
因为八大军区司令中有六位就是他曾经的部下。
王树声大将是湖北麻城人,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后开辟鄂豫皖苏区,名列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在红四方面军指挥系统,仅次于徐向前,也是西路军的副总指挥。他也是代表着红四方面军授得大将军衔。
再来看看当时的八大军区司令。
1.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
李德生是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参加革命时先在红四军当过传令兵,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也只是师交通支部的书记。八路军时期,一开始也只是排长,但仗越打越漂亮,屡立大功。解放战争后期已经当了师长。在朝鲜战争中,上甘岭一战,名闻世界。55年授少将衔,88年授上将军衔。
2.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开国上将。
陈锡联是湖北省红安县人,红四军副师长,跟徐向前打过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领。
3.南京军区许世友。开国上将。
许世友将军就不用多介绍了,红四方面军知名度最高的将领之一。王树声去世时,许世友曾经痛哭失声。
4.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开国上将。
韩先楚是湖北省红安县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在长征时期,还只是红25军的营长。红25军是大将徐海东率领的部队。长征时,红25军给红四方面军断后,最后才开始长征,但一路上,损失最少,也是最先到达陕北。红25军给了中央红军很大的支持。毛主席率中央红军来时,没有棉衣过冬,还是徐海东支援了五千大洋。
到了八路军时期,韩先楚成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688团副团长,这个起点就很高了。
5.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开国中将。
皮定均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也是红四方面军将领。跟前面的上将比起来,他只是中将,似乎低了一级。其实更传奇的是,他原本是评少将的,报上去时,毛主席一看,写了六个字:皮有功,少晋中。这才从少将为中将。
什么功呢?
1945年,蒋介石调数十万大军包围我数万大军。当时他负责断后,原本是做牺牲准备的。可是,皮定均在完成断后吸引的任务后,开始了千里大奔袭,奇计频出,硬是把一支陷入重围的部队带了出来。这个故事,脑洞老师以前写过了,相当传奇,大家可以翻一下。
皮将军不但少晋中,而且当上将使用,位列军区司令。而中原大突围,王树声也是指挥者之一。
上面五位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当然是王树声的部下。
6.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湖南株洲县人,开国上将,他是红一方面军的将领。杨得志后来还跟许世友一起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7.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江西省于都县人,红一方面军将领,四野名将,只评了少将,有点低,丁盛将军也有所不满。不过,对他的使用,却是按上将级别来的。
8.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开国中将,江西信丰人,红一方面军将领,但王树声曾担任冀鲁豫军区代司令员。而曾思玉是下面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所以也算是王树声部下。
所以,这才有八大军区司令里,有六位都是王树声的部下。他当时也任职国防部副部长,有由他点名,当然点得动。不过,就在八大军区对调的第二年,王树声去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