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林彪是我军两位战功卓著的军事指挥家。
粟裕,湖南侗族人。自从二十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粟裕参加过南昌起义,上过井冈山,打过游击,抗过日。在国共内战时期。毛主席十分信任粟裕,亲自发电让副司令员粟裕全权指挥本该由司令员陈毅指挥的华东野战军。
粟裕不负重望,接连取得高邮战役、徐州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大战恶战的胜利。
粟裕的指挥风格是险中出奇,奇中有险。林彪都认为粟裕打的是神仙战,这种战,我林彪绝不敢打!这其实跟粟裕长期在敌占区周旋,不得不用兵以奇有关。借用美国伞兵的一句:我们是伞兵,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粟裕是奇将,天生就是打奇战的!
建国后,粟裕成为大将之首。
林彪,湖北人。同样参加过南昌起义,上过井冈山。但跟粟裕不同,林彪一直是红军宠儿,在井冈山就成为红军之鹰,指挥红军主力作战。林彪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抗战时期也有惊艳表现,平型关一战取得对日首胜。
解放战争,林彪主持东北战局,接连取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
此后,林彪不在指挥第一线,开始主持更全面更宏观的工作。
林彪的作战风格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不欲战时,能不动如山立不败之地,欲战之时,如猛虎下山,催枯拉朽。这同林彪一直指挥我军主力,有更大决策权有关。比如林彪在平型关战役以及在东北时就否定过毛主席的军事指令,而采取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军事行动。
建国后,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朱德,彭德怀之后,居第三位。
面对这两位战功同样彪炳的将领,十大元帅的评价却有点一边倒的意思。
比如朱德,对老部下粟裕十分器重,曾经说过:我老了,有粟裕!”
刘伯承,是我军军神,而且为人十分淡泊名利。解放后一心搞军事理论研究。他对粟裕同样十分赞赏,他是这样向中外记者介绍粟裕的:“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
而做为粟裕的上司,陈毅元帅跟粟裕合作十分愉快,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之称,陈毅也十分坦诚地说:华东军事主要靠粟裕!我很多情况只发挥一个政委的作用!”
叶帅叶剑英堪称是我党定海神针。气魄雄伟,斗争高超。他评价粟裕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你的军事才华令我们钦佩。”
其他元帅,比如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脑洞老师则未见有称赞粟裕军事才能的记录,可能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粟裕在元帅心中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反观林彪,元帅们对他的评价似乎不太高。
比如刘伯承认为林彪这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同他几十年,他没说过什么真话。”
又比如聂荣臻认为林彪只是:“打仗还行,有时候有股子猛劲,有时候对战术问题也肯动脑筋。”
再比如陈毅说林彪是一个逃兵。
陈毅元帅说话是有根据的,在早期红军的一次失败中,林彪曾经带着几个人脱离了队伍。但晚上又归队了。对这次出走,林彪的解释是战略性撤退。
而罗荣桓元帅看到了林彪的一些缺点,曾向毛主席建议,认为林彪打仗还可以,但主持全面工作不一定行。除了身体差,主要还是喜欢搞小圈子,不能团结多数同志。
毛主席后来也认为,罗荣桓的看法是有预见的。
而叶剑英元帅则认为林彪打仗不如瞎子。瞎子指是的刘伯承。刘伯承患有严重的眼疾。这是革命同志相互之间的呢称。
讲了元帅们对这两位大将的评价,还是看看他们彼此是怎么评价对方的吧。
他们俩倒是英雄相惜的。
前面说了林彪对粟裕的指挥是大为惊叹,认为是打“神仙战”,神出鬼没,这样的战,他也不敢打。
而粟裕因为在军中地位比林彪低,自然不好去点评林彪,但他对林彪也是极为钦佩的。
最后,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评价这两位猛将的吧。
毛主席对林彪的称赞主要集中在红军时期,他说道:林彪同志是我们党内最好的、最优秀的高级干部之一。
对于粟裕的称赞,则更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称赞: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难得粟裕!壮哉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