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后主刘禅:大智若愚方能安度晚年

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冤之一。其实,刘备和刘禅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谋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后者则靠其雅量与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一生。

后主刘禅剧照

袁术特别欣赏孙策,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与孙权对阵,不仅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氏兄弟如此豪杰,令人羡慕。相比之下,刘备生的阿斗既愚且呆,被陈寿斥为“昏聩之主”,留下千古笑柄。然而,将相有种,阿斗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与成分,只要刘备有儿子,这个人肯定要接刘备的班,只不过这个人是阿斗而已,他就是不想当蜀主也不行。这与后世的朝中无人不做官是一个道理:朝中有人,有关系,有背景,只好去当官。至于有没有本事,尚在其次。

当官就当吧,能为民造福也是一件功德,所以当了官,要看他怎么做官。李鸿章李中堂说:“做官乃天下第一易事。”好大的口气!不过这话不假,颇耐推敲,试从阿斗讲起。

后主刘禅剧照

确切的讲,阿斗当的是皇帝,一国之主,最大的官。但这难不倒阿斗,因为军政大事基本上由诸葛亮在操持,他只负责签字就行了。即使碰到个案,阿斗也是去问相父的,相父说咋办就咋办,阿斗用不着费脑筋,只要奉行无作为主义即可。这样的皇帝还不好当?所以北朝苻坚有王猛辅佐的时候,苻坚常说:当帝王多么轻松快活。当然,苻坚算是个英雄,而以阿斗的智力而言,才疏志短,无作为实乃上策。当然,阿斗不一定懂得如此这般为自己策划,他没有这个智力,而实际上,他就是不懂得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

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灭亡了,阿斗做了司马昭的俘虏。司马昭何许人也?形容为虎狼之辈是毫不夸张的,看看他杀灭曹丕几个儿子的手段就足以证明此言不虚。然而,司马昭在阿斗面前,是被阿斗玩的团团转的。司马昭问阿斗曰:“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间乐,不思蜀。”多么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么深邃的思维啊!试想想,还有比这六个字更令司马昭放心的答案吗?没有,绝对没有。于是,阿斗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谁知阿斗却成了昏庸的代名词。

而后世佩虎符、坐皋比、不愿承认才比阿斗者又何可胜数哉?那些峨大冠、拖长绅,对阿斗嗤之以鼻的人,又有几个真的比阿斗水平更高?偏偏他们志存高远,自恃文韬武略,处江湖之远则跑官要官买官,不忘政治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好大喜功,大建形象工程、本专业工程,且美之名曰“为民办实事”,还力求大手笔、大动作、大作为,其为害有甚于阿斗者矣!

由此观之,阿斗真可不惭矣。

从今而后,请勿再笑阿斗!

延伸阅读:蜀国后期为何无大将:神将马超被排挤之谜

关羽北上襄阳后,吕蒙献计,换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陆逊守备陆口。是年十月,吕蒙亲任征荆州大都督,率兵西上,一路上吴兵装扮成白衣商人模样,骗过了关羽沿江的哨所,直抵江陵、公安,守将麋芳等先后投降,吕蒙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荆州。这就是“白衣过江”的历史故事。

关羽非常骄傲,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马超初来投降时,远在荆州的关羽曾特地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等级。诸葛亮当即明白了关羽的用意,回信中先是大夸马超如何英雄了得,说是和张飞也有得一比,随即笔锋一转,“终不及你美髯公之超群绝伦呀!”关羽读信后非常满意,还把这封信让手下人传阅。

锦马超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战争的伊始,关羽先是攻下襄阳,随即围攻樊城,并将曹操的增援部队全歼。史载“羽威震华夏,曹公仪徙许都以避其锐”。但就在此时,吕蒙袭取江陵、公安,侵占了关羽的根据地。此时的关羽,第一反应就是回头收复失地。但荆州军人心涣散,溃不成军,丧失了战斗力。关羽只有率领残部逃亡,最终在临沮被俘并被杀。

《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记载很简单,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赠给关羽的美名最多,对关羽的一生事迹虚构得也最多。如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都是假的。至于关羽死后在玉泉山显圣、并活捉吕蒙使其毙命,则纯粹是封建迷信。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关羽放水淹七军事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

黄忠最初在刘表手下任职。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刘备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

关羽

马超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他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史料证明,马超的父亲马腾当时不是被曹操诱骗到许昌的,是他自己归降曹操,曹操为了安抚凉州的诸侯,封了他卫尉。马腾也准备在许昌过后半生。后来曹操谋划进攻汉,马超置自己的父亲和家人于不顾,造反抗曹,曹操马上杀了马超全家三百多口,并且在潼关一带击败了马超。

三国演义里,马超的身世非常悲惨,他全家被曹操诱骗屠杀。他投靠了刘备后,开始了风光的生活,并且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在荣誉和恩宠中幸福的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但是,历史上的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日子过的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且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在惶恐中度过了后半生。

魏延,蜀国名将。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赫赫。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刘备平定了汉要派一个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张飞自己也认为非自己莫属。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刘备让魏延做了汉中太守。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延:“你打算怎么守护汉中?”,魏延回答:“曹操尽其精锐之师来打,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他只是让偏将带领少数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

马超剧照

刘备病逝,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回到成都。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前来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诸葛亮找到魏延说:“你去破敌,但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岂料魏延大笑,说:“丞相放心,我不动用国家的兵马,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行。”于是魏延当机立断,马上出兵。他带着少量亲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名声大噪。

赵云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227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赵云跟随刘备,和关张一样,不论刘备颠沛困顿,终不相弃。赵云从不矜功,和同僚永远保持和洽的关系。赵云在刘备兵败当阳长坂时,和诸将一时失散,乃各自为战,不见踪影。有人在刘备前议论,认为赵云一定北去降曹操了,刘备怒举手中短戟,敲那人的甲胄说:“不要胡说,子龙绝不弃我而去。”果然,没多久,赵云胸裹刘备襁褓中的儿子阿斗,一身血污,护送了刘备的甘夫人匆匆来到,还向刘备哭拜谢罪,深以未能阻止刘备的糜夫人投井自杀为罪。

赵云剧照

赵云在史料上事迹很少,但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得神乎其神,笔墨众多。他每每单枪匹马,或与人单挑,或只身斗群敌,都是毫发无伤,勇不可当。

廖化在当时名叫廖淳,其后改名为化。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每每以为廖化是一个年轻的三等角色。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俗语”,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廖化年纪大,有相当能力,并不“窝囊”。他是襄阳县人,当过关羽的主簿;于关羽兵败之时流落在东吴官吏之手,他用装死的方法逃出东吴官吏的掌握,陪了母亲向西边走,在秭归县遇到来伐东吴的刘备。其后先后做了宜都郡太守、诸葛亮的丞相府参军、广武驻军的督(当时称为“督广武”),最后升到“右车骑将军”,遥领并州刺史,封为中乡侯。他为人富于决断,作战很勇敢:“以果烈称”。

黄权在三国演义里笔墨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黄权甚至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是重要的地方,我们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委派你去。”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集结军队,可没想到张打,抵抗了五个月就被消灭了,黄权没法,只好回到了成都。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割舍,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黄权和法正就趁机攻打,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据为刘备之手了。

阿会喃是南蠻王孟获帐下的大將,第三洞元帅。与蜀汉軍交兵,被俘。蜀军放他回去后,他,再次出兵挑战,被蜀军大骂不知羞耻,他面紅耳赤,火速撤军。

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赵云、马岱等都不敢与他直接交手。威震一时。

虎将马超如何被闲置?

入蜀归顺刘备后,马超仕途一度颇为得意,前后历经三次升迁,官位仅在关羽之下。刘备先是拜他为平西将军,取汉中后迁为左将军,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又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官越做越大,马超混得却越来越差。

蜀国大将

马超归刘后出现了一个插曲。史书记载,马超见刘备待自己不错,当时刘备的身份还只是汉朝左将军,不免有点傲气,见了刘备仍是直呼其名,刘备不免气恼。有一次,关羽、张飞皆在刘备身后,马超仍不知趣,直呼刘备大名,关羽、张飞大怒,欲拿马超开罪,马超吓出一身冷汗,再不敢造次。其实,自刘备入川以来,关羽一直镇守荆州,自然不会为了这等小事专门跑到成都一趟,所谓关、张二人吓唬马超只是稗官野史而已,不过却仍可从中管窥马超在刘备集团地位并不牢靠,而这一切又跟他自己的性格缺陷有关。马超半路降刘,终非刘备嫡系,又不注意礼仪尊卑,日渐孤立,他除了偶任偏师,极少统兵出征,只能企羡黄忠冲锋陷阵,坐观魏延镇守汉中,并无太大建树。刘备更多只是想借他的威名争取羌人,赢得爱才美名。马超焦躁难忍,却又无可奈何。

武将不能外出征战,可谓悲哀,家人又被杀戮殆尽,中年的马超,终日生活在碌碌无为与丧亲的双重悲痛之中。一年春节,马岱向他拜年,马超不禁悲从中来,吐血泣曰:全家数百口人都已送命,你我二人还有什么可庆祝的。建安二十年,从前对他忠心耿耿的部将庞德在张鲁兵败后投奔曹操,也在樊城之战中为关羽擒杀。

赵云

伴随着寂寞而来的是政治上的小心翼翼与自我保全。马超跟一个叫彭漾的私交不错,刘备下放彭漾为江阳太守,彭漾不悦,便向马超大倒苦水。马超说,你有才有能,本可与孔明并驾齐驱,怎么跑到那个小地方当太守了?听得此言,彭漾一时性起,便忘了分寸,说刘备、孔明“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言“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听闻彭漾言语大逆不道,便默不作声,日后将彭漾所言,悉数上奏刘备,彭漾被收监,很快丢了性命。彭漾自以为怀才不遇,向马超发发牢骚,本以为可以得到马超共鸣,没想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却成了告密者。马超为求自保尚能理解,如果因此出卖朋友,却是为多数人所不齿的。他在蜀汉的状况,可见一般,所谓鱼水情欢,只是小说家粉饰太平而已,英雄气短的马超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马超。

此事过后,马超在蜀汉更加孤立,寂寞悲凉地走过了余生。刘备称帝两年后,马超病卒,临死前向刘备上书:“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诧陛下,余无复言。”这段浸透血泪的遗言,实在令人痛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