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砸孔子牌位,遭家长毒打
洪仁玕,字益谦,号吉浦,1822年生于广东花县农村。他自幼读书,天资聪明,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考中,只得在家乡当名塾师。他和洪秀全一样,是乡间一位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洪仁玕比洪秀全小九岁,两家里巷相接,来往密切。1843年,洪秀全受一部叫做《劝世良言》的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要创立一个“斩邪留正解民悬”的拜上帝会。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洪仁玕,洪仁玕立刻表示赞成,和冯云山一起成为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
入会以后,洪仁玕根据拜上帝会不信邪神不拜偶像的规定砸掉了塾馆里的孔子牌位。敢于蔑视被人们供奉了几千年的孔夫子,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守旧的人们纷纷指责,学童乘机一哄而散。洪仁玕因此遭到家长的一顿毒打,被赶出家门。但是他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反驳道:“孔夫子死了许久怎么能再教人呢?你为什么要逼我拜他呢?”不久他远去清远县,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宣传拜上帝教。
起义失败,远走香港
1851年,当他在清远得到金田起义的消息后,率领由他发展的五十多名信徒赶到广西浔州,寻找起义队伍。但太平军已开赴永安,没有找到。第二年,他和洪秀全派回接应的人一起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起义,不幸又遭到失败。这时清政府大肆捜捕洪秀全亲属,洪仁玕无处藏身,便逃到香港,给一些外国传教士担任中文教师。
洪仁玕身居香港,仍念念不忘农民革命。1854年,当他得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消息,再也遏止不住投奔革命的热情,随即离开香港,来到上海,准备去天京。可惜当时苏州、常州一带仍为清军所掌握,上海到天京的道路不通,洪仁玕几经努力,均未成功。他在上海滞留了半年后,不得不返回香港。
在居留香港和上海期间,洪仁玕一边教书,一边用心学习天文、历法等西方科学文化知识,还结识了不少外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积弱,清政府的腐败。他认为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振兴中华,才能改变我们中国因落后而受人欺负的局面。为此,他更加向往天京,盼望去天京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与天王相逢,奏资政新篇
1858年,洪仁玕终于再次离开香港,冒着被清军捕杀的危险,经广东、江西辗转来到湖北黄梅,然后化装成商人,顺江而下,1859年4月到达天京。杨韦事变以后,太平天国一时出现“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局面。洪仁玕到天京,天王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福爵,接着晋封义爵,加主将,不到一个月又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命他总理朝政。
但是,洪仁玕之所以不避艰险来天京,并非为了“爵禄之荣”,他是要向天王呈献治理国家,振兴中华的方案。因而他总理朝政不久,就像天王上了名为《资政新篇》的奏折,提出了他的建国纲领。在资政新篇里,洪仁玕按照他的了解,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情形,认为这些国家“技艺精巧,国法宏深”,既富又强。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下,中国再也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必须“因时制宜,审势而行”,顺应世界潮流,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把太平天国建设成为“新天新地新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国富民强的新国家。
各方着手,振兴中华
为了建这样的新国家,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要“以风风之”,即用新的思想教育人民;第二要“以刑刑之”,即采用新的刑法;而最重要的则是“以法法之”,也就是效法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此,他提出二十八项建议,系统地阐明了他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主张。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大力发展新式工业,鼓励民间开采矿藏,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举办邮政,创立银行。他主张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私人专利,禁止买卖和使用奴婢,实行雇佣劳动。
在政治方面,他在强调集中统一的同时,主张设立不受一切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以便上下通情,随时听取社会與论和群众意见,接受监督。
在文化方面,他主张建医院,兴学校,办报纸,以解除人民疾苦,开通社会风气。他还提倡科学技术,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明晓”的文风,反对“浮文巧言”阿谀奉承的习气。
在外交方面,他主张在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前提下,与各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资政新篇》的这些主张,其实质就是要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无疑是十分进步的。跟同时代其它思潮相比,不但为曾国藩、李鸿章们幻想引进外国机器,巩固封建统治的洋务思想所不可比拟,也为冯桂芬、容闳等早期改良派的零星“变法”思想所不及。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振兴中华的方案。可惜太平天国后期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资政新篇》虽然基本上已为天王洪秀全所赞成,实际上并没有可能付诸实施。尽管如此,《资政新篇》的进步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占有显著的地位,而洪仁玕本人则不失为在近代中国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的先驱者。
革命失败,身陷囹圄
洪仁玕为太平天国后期建设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1859年他修订了天国的历法,1861年又改订了考试制度。洪仁玕特别强调法制,认为“国家以法治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他提出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各级官吏应该带头守法,“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洪仁玕还参与太平天国后期严重的军事斗争,1861年初,亲自率军参加安庆保卫战。但是,由于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洪仁玕的这些努力,并没有能够挽救这场农民革命的失败。
1863年底,天京围急,洪仁玕奉命到丹阳常州一带催兵征粮,以图解围。第二年7月天京沦陷时,他正在安徽广德。如果为了个人安危,洪仁玕这时完全有条件远走高飞,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当幼天王突围逃到湖州时,他立刻赶去赴难,君臣相见。幼天王仍封洪仁玕为军师。考虑到湖州兵单粮少,洪仁玕等决定到湖北与太平军余部会合,坚持斗争。10月,洪仁玕率军西进,途经江西时,遭清军夜袭,不幸被俘。
面对敌人的屠刀,洪仁玗威武不屈,忠贞不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前他读文天样的《正气歌》,每每感动得流下热泪。现在他身陷囹圄,决心向民族英雄文天祥学习,以生命来殉道自己的事业。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坚信振兴中华的大业一定后继有人,最后成功。他在就义前所做的《绝命诗》中写道:“临终有一官,言之心欣慰;天国虽倾灭,他日必复生”。1864年11月23日,这位为振兴中华、救国救民而百折不挠奋斗一生的英雄人物在南昌英勇就义。终年四十三岁。